【周三識食】
【本報訊】牛角包、奶油多士、西多士、蛋撻等都是受歡迎的港式食物,但小心吃太多會墮入高膽固醇陷阱。營養師指,近年發現從飲食攝取過量的飽和脂肪及反式脂肪是導致膽固醇超標元凶之一,上述食物也含有高飽和脂肪,如一個牛角包的飽和脂肪高達12克。建議日常要多吃含豐富水溶性纖維或不飽和脂肪食物,如豆類、魚類及果仁,有助降低膽固醇。
記者:梁麗兒
香港中文大學營養研究中心註冊營養師何澤鏗表示,吃太多高飽和脂肪的食物會增加體內壞膽固醇水平,包括動物脂肪如肥豬肉及牛油、全脂奶或其製品如雪糕,油份如棕櫚油、椰子油等,這些食物本身的飽和脂肪含量高,並常見於港人飲食中。
高血壓患者不宜
容易被忽略的高飽和脂肪食物首位是牛角包,吃一個可攝取多達12克飽和脂肪。吃一件3安士的肉眼扒(份量約女士掌心大),也攝取8克飽和脂肪。港人下午茶經常吃的蛋撻、奶油多及西多士,每件的飽和脂肪含量介乎4.2至7.6克。
以成人建議每日從飲食攝取2,000千卡計算,健康人士的飽和脂肪攝取上限為20克,有長期病患如高血壓等人士,上限更要降到11至13克。若一日吃一個牛角包、一件肉眼扒及一個蛋撻,飽和脂肪攝取量已超標達27.6克。經常吃高飽和脂肪的食物,長遠可增加患高膽固醇,甚至心血管疾病風險。
何指吃太多含反式脂肪食物,會增加壞膽固醇,並可能令好膽固醇下降,高危多為高溫烘培、焗製或油炸食物,如蛋糕、冬甩、曲奇餅、菠蘿包及炸雞。同樣以成人2,000千卡熱量的膳食計算,反式脂肪攝取上限為每日不多於2.2克,建議越少越好。
要預防高膽固醇除需減少吃上述食物外,可從飲食習慣入手,包括多攝取水溶性纖維,如多吃蔬果、全穀類、菇菌及豆類,有助降低膽固醇。
何指吃含不飽和脂肪的食物助減壞膽固醇,果仁如杏仁或腰果,建議每日最多吃30克(約掌心份量大),可配搭蘋果或車厘茄作下午茶小食,取代吃牛角包、蛋撻。魚類等海鮮含有不飽和脂肪,如三文魚、吞拿魚等,可代替吃肉類等高飽和脂肪食物。
烹調過程應少用牛油,何建議用橄欖油、芥花籽等代替。烹調肉類時宜去皮及去肥膏。不吃肉眼扒、排骨,改吃西冷牛扒、豬扒,也可減少飽和脂肪攝取。
想輕輕鬆鬆健康啲,記住留意健康蘋台
http://health.appledaily.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