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豆多樣可能性 - 鄧達智

紅豆多樣可能性 - 鄧達智

清明節過了,香港下一波民間高潮:端午節。
龍舟節與糭子有關,媽媽離世快五年,家鄉節日傳統吃食愈去愈遠,大姐為應剛過清明節,動手做茶果;傳統鹹的白皮綠豆臘腸餡,甜的用艾葉混麵做出呈墨綠色果皮、放棄蘿蔔花生採用了紅豆,吃來不覺異樣,感受節日細節窩心。
老日子一眾不同食材五月糭,自小至愛肥豬肉心地豆蓉及紅豆仔。紅豆仔相對較易做,將水浸過紅豆混和糯米,放入一角鹹鴨蛋黃(給予鹹香滋味)包好、烚熟即成。
地豆(花生)蓉,比較難製。
若家人節前製作工夫不太繁複,紅豆仔糭,活化童年美味回憶,感恩。
老日子裏紅豆應用沒有今天那麼多元化,至普遍為紅豆糖水,紅豆雪條,紅豆冰,其次便是一年一度賀年豆沙角,端午節紅豆糭。
發現坊間出現紅豆軟餅,已是大眾嚮往旅遊日本得吃豆沙蓉大福餅,更發現日本人對紅豆的熱愛比我們更深;紅豆雪糕、紅豆蛋糕、紅豆麵包、紅豆栗子飯……
有空也會穿起圍裙在自家Cafe 123食堂的廚房流連,或時心血來潮,即時創作。去年推出鹹牛肉紅豆法蘭西多士,鹹甜共冶,頗受歡迎。
最近心血來潮,先製芝士紅豆多士,加碼;又製芝士紅豆菠蘿包。過癮得很。
朋友問:何解置芝士?
芝士有阻隔作用,不用紅豆的濕潤壞了麵包的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