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瑪嘉烈醫院於2014年因「溝通障礙」漏約血癌中年漢覆診,病人最終死於腦出血。死因庭昨傳召港大血液腫瘤科教授鄺沃林作供,他指死者因化療而血小板下降,醫院在他出事前數天覆診時本應為他輸血以預防出血,但卻沒有;而死者頭暈入院後又足足5小時沒有任何治療,令人吃驚,「唔係連先生個病冇得醫,而係佢入院到昏迷,本來可以做到好多嘢幫佢,但一樣都冇做到,好可惜」。
記者:勞東來
死者連穗文(46歲)2014年3月中確診患急性骨髓性白血病,3及4月先後接受兩次化療。5月5日連覆診時血小板指數為15,屬低水平,醫生安排他於7和9日覆診,有處方藥物但沒輸血。結果7日的覆診未有預約,連於9日頭暈送院,12日病逝。
為連覆診的血科醫生郭志恆早前作供指,根據指引病人血小板指數低過10時,應輸血以預防出血。5日連的指數是15,預期9日會跌破10,5日時並非必須輸血。
無人抽血不合邏輯
惟以專家身份作供的鄺沃林持不同意見,他觀察連最後幾次覆診紀錄,發現其血小板指數急劇下降,相信5日晚已跌破10,故5日覆診時便應作預防性輸血,最好入院觀察或翌日覆診。鄘指10的界線只適用於穩定的病人,但連指數急降代表不穩定,指數高於10也應考慮輸血。
鄺指雖然醫院漏約7日覆診,但若連9日入院後及時獲輸血和用藥,相信有機會救回性命。但當日連入院後只獲基本檢查,相隔5小時多才有人抽血做化驗。鄺坦言對此「吃咗一驚」,他指醫護人員毋須化驗,也可輕易從電腦病歷得知連的血小板水平很低,而連頭暈,即很大可能是腦出血,是最緊急病人類別,「我唔相信有更緊急嘅病人要啲醫護人員去救」。
鄺指任何醫生護士都可在一、兩分鐘內為連抽血化驗,「唔能夠相信,5個幾鐘都冇人有一分鐘幫連先生抽血,係唔合邏輯」。他認為醫護人員對血小板水平低的風險警覺不足,「任何畢業醫生都識晒所有嘢,但一個醫生要記好多嘢,唔能夠排除警覺性低咗」。他指惟有加強教育去提醒醫生臨床判斷的重要性,「千祈唔好比啲人拎指引出嚟話跟咗指引,係非常荒謬」。
有醫生早前作供指,連入院時雙眼瞳孔沒出現大小不一,代表腦部未有問題,鄺反駁指說法荒謬。他解釋若瞳孔大小不一,病人已昏迷無法步入急症室,大小均等不代表情況穩定,「治療唔係等到有危險先做」。裁判官今引導陪審團作裁決。
案件編號:CCDI516/14
專家批評瑪嘉烈醫院疏忽之處
‧死者血小板數量急降,覆診時應作預防性輸血,最好留院觀察,待後日覆診時輸血已算遲
‧覆診醫生採用的輸血指引適用於穩定的病人,但死者不算穩定
‧死者頭暈送院,醫護人員未有將頭暈與血小板低拉上關係,未有警覺死者或腦出血
‧死者屬於最緊急病人,但未獲緊急治療,反映醫護人員判斷緩急先後有問題
‧死者入院近5個半小時仍未獲抽血化驗,是非常長時間,醫生抽血只花一、兩分鐘
資料來源:專家證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