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籽:識飲惜食】
「要兩個缽仔糕吖唔該!」耳邊傳來一把稚氣童聲,看着車檔小販將熱騰騰的缽仔糕用兩支竹籤串起,小朋友開心地接過,放下十元八塊便跳跳紮轉身離去。可惜,小販牌不可由親人繼承。
經常行過大埔墟火車站的話,或者你會留意到,這裏有個專賣懷舊零食的小販檔,缽仔糕、糖葱餅、糯米糍,全部都幾元就有交易,最特別的是,檔口除了有兩公婆看檔之外,還有一位老伯伯長期坐在旁邊。「個個都要幫手,誰有空就誰幫手。」小販檔檔主祁哥邊忙着找續邊說。原來老伯伯是祁哥爸爸,以前這架小販車由他一手打理,但他今年已經83歲,再沒能力擺檔,政府又規定小販牌不可以由阿仔繼承,他就惟有日日都坐在檔口旁邊,讓祁哥可以。
「正常就我看檔,老人家就盡量讓他休息吧。」祁哥望了一眼坐在旁邊地爸爸續說:「個個持牌人都七八十歲,過多幾年又會剩下多少個?這個社會的特色、傳統不會再有,到時所有東西都會銷聲匿迹。」若果真的有一天再見不到祁哥爸爸,意味着這架小販車很可能都會變成回憶,幫襯了多年的老街坊亦再吃不到那樣好味、有味道的懷舊零食,「如果真的做不到也沒辦法,現在最主要是老人家幫到手,如果他幫不到手,政府又不發牌給我們,那我們想做也做不了。」
這架車甚至已變成大埔街坊的老朋友。有人幫襯了沒有十年,也有七八年;有人幫襯了五六年,說若果經常見到這個位置空了的話會很傷心,會想起以前這裏有架車是賣小食的。其實祁哥在這裏擺檔廿年,每日下晝三點,做到夜晚賣清食物才收檔,每個月休兩三日息,有時甚至一日不休,這樣辛苦都是為了一份滿足感。「食物要保持新鮮,不新鮮,客人吃完不會開心。每日都要新鮮,所以每日都要賣清光,客人開心,我自己又開心!」但祁哥就企硬,就算他日不可再擺檔,都不會入舖,「你這些十元八塊,上舖頭賣,又怎樣交租?交租要錢的!」在這個買甚麼都貴的年代,還有流動小販肯風雨不改,賣這些平靚正傳統零食,老套都要說句,應該好好珍惜。
流動小販車
大埔墟火車站外
記者:黃子卓
攝影:劉永發、鄧鴻欣
編輯:梁浩維
美術:孔文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