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的燒煙花策略(資深傳媒人 盧峯) - 盧峯

特朗普的燒煙花策略
(資深傳媒人 盧峯) - 盧峯

特朗普下令向敍利亞發動導彈攻擊的消息來得實在突然,畢竟這位總統雖然有「狂人」稱號,說話出位,但他向來打着美國優先旗號,對干預海外事務,介入別國內戰一直嗤之以鼻,選舉期間就不斷批評奧巴馬政府「好事」,又認為美國不管是因為支持民主或其他原因干涉別國的內部衝突都是無謂無意義。
就以敍利亞為例,他一直不認為該把推倒巴沙爾政權視為政策目標,他的聯合國大使赫利上星期初仍堅持推翻巴沙爾不是甚麼優先的事。
那是甚麼促使這位總統改變心意,決定出手教訓敍利亞政府的呢?官方立場包括國務卿、白宮幕僚都說特朗普是看了毒氣屠殺平民的片段後義憤填膺,覺得不能坐視,必須出手。不過,也有政治觀察家覺得特朗普是在施展轉移視線大法,希望透過對外重拳出擊重振強勢領導的形象,擺脫上位後一事無成處處受制的困局。
兩種分析各有理據,相信那一套也許視乎像是他的fans還是對他深惡痛絕。
若再想深一層,不管特朗普是否真的被毒氣屠殺兒童的可怕片段感動,從現實上看發動導彈攻擊也是只賺不賠之好deal,他這個精明生意人不會拒絕。
當今之世美國軍力舉世無匹,要以巡航導彈發動精準襲擊可說毫無難度。最重要的是巡航導彈攻擊像以無人機攻擊一樣不會傷及美軍生命,不會造成一個個屍袋運回國的愁雲慘霧場面,完事後再公佈已發動襲擊,乾手淨腳,成本除了那幾十枚導彈的製造費以外等於零,真是不用白不用。
可此時此刻發動這樣的攻擊對特朗普的好處多不勝數。對外,他可以向俄羅斯及敍利亞表明美國雖然不追求敍利亞來個政權轉移,也不會像15年前派重兵入主伊拉克、阿富汗協助nation building,但也不會撒手不管,提醒他們不要太過份。

改變不了敍利亞慘況

對內,特朗普可以向民眾顯示自己敢於作決定包括「和戰」這樣的重大決定,並可以稍稍轉移國人的視線,叫大家暫時忘卻「俄羅斯門」或其他對自己不利消息,對提升形象及民望肯定有幫助。
只是,今次導彈攻擊是一次性的行動,事前沒有部署其他攻勢,事後沒有其他跟進行動,也沒有乘勢組織同盟進一步向敍利亞施壓,一派打完收手姿態。可以說,特朗普依然跟隨前總統奧巴馬的做法,拒絕直接介入敍利亞內戰,堅決不派遣任何地面部隊協助反對派。這根本不會改善敍利亞的慘況,也難以增加美國在區內的實質影響力。
稍稍了解國際爭議的人都明白,沒有真正實力,沒有 people on the ground就沒有話事權。二戰末期蘇聯大軍橫掃東歐,乘勢建立傀儡政府,英國首相邱吉爾強烈抗議,又游說美國向史太林施壓逼他退讓。可英美沒有軍隊在東歐,又不打算跟蘇聯開戰,只能口頭抗議後任由東歐國家從德國佔領區變成蘇聯衞星國。
敍利亞情況也一樣。俄羅斯已派兵入敍力撐盟友,令巴沙爾力量大增;只要美國不肯像俄國那樣派兵加入戰場,頂多只能隔靴搔癢射射巡航導彈,影響不了大局,更改變不了巴沙爾逐步重佔上風的形勢。沒有軍隊,沒有同盟支持,特朗普的導彈攻擊像煙花那樣燦爛一夜就匆匆過去。

盧峯
資深傳媒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