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VR‧突發追蹤】直擊四級難度吊手岩

【蘋果VR‧突發追蹤】
直擊四級難度吊手岩

【本報訊】近年興起行山熱潮,不少行山人士卻往往低估難度屢生意外,3月21日兩名登山客挑戰吊馬鞍山手岩,因大霧迷路而求救,消防總隊目邱少明在搜救失蹤者期間疑因濃霧阻視野加上山石濕滑,致翌日凌晨意外墮崖殉職,令人惋惜。《蘋果》記者近日在山藝教練陪下重臨吊手岩,雖領略到吊手岩明媚風光及壯麗景色,卻驚覺山路對體力要求極高,加上沿路多踤石易跣腳,部分絕壁寸草不生,若遇上突然來襲的春霧,登山難度即會大增,有機會令登山者身陷險境。山藝教練警告若遇天雨或或潮濕環境絕不宜冒險登山,呼籲行山者必須結伴同行及事事小心。
記者:李智立、李晟謙 攝影:伍嘉亮、周子惇

想睇360吊手岩?咁就要click入嚟睇吓喇: http://bit.ly/2oJyFH7

不少行山人士基於交通便利,會選擇從馬鞍山家樂徑出發挑戰吊手岩。記者早前在山藝教練梁念豪陪同下,中午過後從此處出發嘗試登上吊手岩。登山當日早上曾下雨,向上行大約200級樓梯,不到半小時便會見到一座涼亭,但地面泥濘比較濕滑,教練及記者一度考慮中止登山以策安全。幸後來天氣轉晴、沙石漸乾,記者終能一步一步登山,城門河一帶的景色盡入眼簾。

期間記者涼亭旁邊豎立警告牌,提醒行山人士前方為懸崖,此處原來才是登上吊手岩的起點,但不時見到有行山者完全沒有理會警告牌,即開始攀登吊手岩。梁念豪指出,吊手岩大部份的路段難度僅屬於2至3級(頂峰除外),即是出意外一般亦不致喪命,最多「斷手斷腳」,難度與蚺蛇尖相若。可是登上吊手岩的沿途均是登山者「踐踏」出來的山路,部分梯級間落差頗大,會消耗不少腳力,記者當日亦「行到氣喘」,故教練警告行山新手需留意體能是否足以應付。途中亦不時見到警告牌,提醒行山人士前方危險。

從涼亭向上行至海拔442米,其中一塊警告牌寫上「懸崖危險,切勿前進」,對出懸崖前的石上,有人放置鮮花,懷疑為上周二消防總隊目邱少明拯救行動時出事的位置。梁念豪配戴安全繩上前查看,指石頭對出即為滿佈叢林的深谷,估計消防員早前有可能大霧搜索失蹤者期間,因視野不清,搜索期間不幸墮崖。

梁指要征服吊手岩,最危險的路程為臨近最高點的一段路,近50米的峭壁幾乎垂直,需手腳並用才能爬上,而且滿佈細小碎石,隨時「碌落山」。雖有其他行山人士在該處設置粗棉繩輔助登頂,但未能確定這些繩索是否穩固及安全,故梁強調登山不應過分依賴這些繩,宜自配登山繩索。

梁念豪指出,這段路危險性在於旁壁旁沒有樹木,稍一不慎,即會滑下山坡而且沒有樹木承托,故提醒行山人士應跟從專業教練指導,並應穿上防滑鞋。

登頂後若成功避開叢林,景色即便頓變開揚壯麗,能清晰地遠眺吐露港、馬鞍山區、以至沙田區,故受不少行山者慕名而至。不過,記者登山當天登頂後開始翻起大霧,能見度大幅下降,名副其實「前路茫茫」,前方的馬鞍山及牛押背亦被濃霧覆蓋。

梁念豪坦言春天天氣多變,往往「一到下晝5點就起霧」,呼籲記者一行人盡快原路下山。記者攀登上吊手岩時,在繩索借力幫助下,尚能應付,但下山時會看到山路旁的深谷,加上大霧天氣,陡峭程度令記者覺得猶如坐過山車向下衝。

梁念豪認為,天氣情況十分影響登山的難度,若遇上大霧,濕滑的碎石令難度升級,升至4星難度,即是可以致命。吊手岩沿路有不少貌似小徑的地方,其實一踏足出去即會跌落山,大霧時難以判定路徑,隨時走錯路直墮深淵。梁念豪多番強調,若遇上大霧天氣,切勿嘗試登上吊手岩。

吊手岩高588米,為通往馬鞍山及牛押背的其中一條路線,山勢險要,沿途佈滿碎石,但由於登頂後的景色遼闊,故引來不少行山客挑戰。

更多蘋果360VR片,Apple用家可以前往App Store下載《蘋果VR》: http://apple.co/2oMRqt0
至於android用家亦可在Google Play Store下載: http://bit.ly/2oR9G1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