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怡無藥 心絞痛病人半夜轉院 另有個案醫生開6種缺5種

港怡無藥 心絞痛病人半夜轉院 
另有個案醫生開6種缺5種

【本報訊】開業不足一個月的港怡醫院,被投訴多種「救命藥」存貨不足,危害病人安全。《蘋果》接獲投訴,指港怡醫院儲備藥物不足,如治療心絞痛的「脷底丸」;曾有住院病人半夜心絞痛,因院方無法提供脷底丸,結果要被轉送瑪麗醫院救治。負責臨床管治的港大醫療系統稱,對有關投訴表示遺憾,已責成院方盡快徹查及處理事件。港怡指一直齊備所需藥物。
記者:陳沛冰

港怡醫院被指一度缺藥,有病人須緊急轉醫。

港怡醫院上月21日開業。本報接獲投訴,指港怡藥物存貨不足,如治療心絞痛,俗稱脷底丸的硝酸甘油藥片(Glyceryl Trinitrate)、腎上線素及多巴胺等。消息指,一名入院做通波仔手術的病人,上月30日半夜突情況轉差;因病人有心絞痛,醫生處方脷底丸,但醫院未能提供該藥;病人由救護車轉送瑪麗醫院治療,診斷為腦中風。另一名病人入院做切除甲狀腺手術,獲醫生處方6種藥物,但當中5種醫院未能提供,要病人服用自己帶入院的藥物。

醫生要向瑪麗借藥

知情人士指,港怡開業首一至兩天缺乏很多藥物,但相信現時已有存貨。另有知情人士指,港怡曾向瑪麗醫院借藥,一名掛單私家醫生於港怡做手術,該醫生習慣用一種舊式止血藥,但港怡沒該藥存貨,遂向瑪麗借藥,該醫生最終沒使用該藥而向瑪麗歸還。但港怡沒向瑪麗借脷底丸等藥。
港怡回應指,開業首日已備有一切所需藥物,院方一直為病人提供適當治療及醫療諮詢,並嚴守臨床管治;與港大醫學院緊密合作,不斷審視臨床管治政策。
負責港怡臨床管理及專業水平監督的港大醫療系統指,對有關投訴表示遺憾,並責成院方盡快徹查及妥善處理事件。港怡開業至今,港大醫療系統已多次向管理團隊強調,醫療質效及病人安全的絕對重要性,嚴正提示所有質控措施和程序必須到位。
衞生署指沒收到相關投訴,該署已向醫院跟進。規管私家醫院的實務守則列明基本急救用品,及要求醫院需就病人情況相應地規劃和監管所提供的服務。
香港醫學藥劑師學會會長崔俊明指,脷底丸是常用治療心絞痛藥物,多巴胺用於急救休克或心臟病發等病人,腎上腺素用於急救過敏反應或血壓急降等病人。任何醫院應儲存上述藥物,隨時拯救病人;有關藥物容易採購,醫院不應沒存貨。立法會議員郭家麒稱衞生署應徹查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