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想有自己的政績工程了(資深傳媒人 潘小濤) - 潘小濤

習近平想有自己的政績工程了
(資深傳媒人 潘小濤) - 潘小濤

4月1日,中國官方傳媒突然宣佈,中共中央、國務院決定設立雄安新區,級別堪比深圳特區和浦東新區,並稱之為「千年大計、國家大事」。雄安新區的規劃範圍包括目前河北省雄縣、容城、安新三個縣,距離京津兩市中心皆約130公里,初期開發100平方公里,遠期將達2,000平方公里,面積相當於兩個香港。
所謂「新區」,就是「由國務院批准設立,承擔國家重大發展和改革開放戰略任務的綜合功能區」。但是,目前國家級新區已達十七個(除上海浦東和天津濱海,還有重慶兩江、浙江舟山群島、甘肅蘭州、廣州南沙等)。這些新區從發展速度、經濟總量、帶動區內經濟發展等,無一能算作成功,為甚麼要多設一個雄安?它會否重蹈其他新區覆轍?
根據官方說法,雄安新區是要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調整優化京津冀城市佈局和空間結構,培育創新驅動發展新引擎,北京的政治、行政、軍事以外的首都職能都可能遷往雄安,尤其是教育、科研、商業和非金融等行業,以緩解北京在人口、交通、資源等壓力,同時促進北京周邊地區發展,帶動區域經濟發展,探索人口經濟密集地區開發的新模式。換言之,這是北京的副都,將部份首都功能從北京承接過去。

雄安建樣板大都市

或許,北京承載了太多功能,既是政治中心,也是文化經濟學術醫療等中心,其人口環境空間等確實飽和了。問題是,一個雄安能承載多少首都功能呢?應該兼且有能力分流分擔北京的首都功能的,是天津、上海、深圳等現成大都市,而不應是一個新籌建的城市。北京的各種「中心地位」,既有歷史原因,更是中共這種高度集權體制促成,即使日後以行政手段迫使城內的大學、超級國企、大醫院等搬往雄安,但這些機構很快就會搬回去,甚或陽奉陰違,北京依舊是吸引各種人才和資源的「超級磁鐵」!
不過,相對其他新城新區,雄安有一項絕對優勢,也是它有可能取得成功的重要條件——這是習近平的政績工程!如今,習近平已完成集權,成為全黨核心,目前正在全力準備中共十九大的換屆,不僅要在人事安排上鞏固權力,以及將其治國理政新理念寫進黨章,更要以政績超越前核心江澤民、鄧小平,甚至比肩毛澤東!
毛澤東的政治遺產除了毛思想、人民公社、大躍進、文化大革命,更有大寨、大慶等;鄧小平的遺產則是改革開放、白貓黑貓論,還有深圳經濟特區;江澤民則是改變中共性質的「三個代表」理論和上海浦東。習近平要超越、比肩他們,焉能沒有自己的傳世之作?!反腐敗只是對付政敵從而集權及建立權威的臨時手段,沒有政治制度的改革去配合,腐敗之風往後必會反彈。既然鄧有深圳、江有浦東,則習有雄安就順理成章了。
至於為甚麼是雄安,除了這裏鄰近習近平母親齊心的故鄉高陽縣,也因為其地理位置,可以副都之說去掩護此乃習的政績工程之實,而在雄安這樣一張白紙上作畫,讓習近平可盡情發揮,建造一個習近平式的樣板大都市。所以,它一開始就站在高度,被說成是千年大計,而且可以預見,未來五年甚至十年,只要習近平大權在握,雄安都是要政策有政策、要資金有資金,直至它成為足以讓習炫耀的政績!

潘小濤
資深傳媒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