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首選舉塵埃落定,這幾天想到若干問題,覺得可以探討一下。
第一個問題,是《成報》、《大紀元》不斷發放假消息,表示聖上英明而主管香港事務的是江派或新「四人幫」,習近平遲早會整頓港澳辦、中聯辦,儘管中共已擺明欽點林鄭,但這兩個煞有介事的傳媒,就言之鑿鑿最後習大大會改為欽點曾俊華。這些言論給在選委中居劣勢的民主派以美麗的幻想,一些評論更以689被迫下台和左報對漢江泄言論全無駁斥為由,肯定這些無根據的消息。反貪官不反皇帝、寄望聖上英明的觀念,是中國2,000多年專制傳統流播的奴隸思想,當然也是人民居於無權狀態下的自我慰藉。但在爭取民主的時代,則不但不應認同而且應該警惕。如果奴性觀念繼續流播,人民的命運自主就永遠不會到來。
我曾多次表示梁振英退選不是意味中共對港路線改變,而只是無法令堅持ABC的選委轉軚,是數不夠票。《成報》有老闆自己的政治圖謀,左報不予駁斥是這種言論無礙中共大局。中共在做足了所有建制派選委的思想工作之後,讓民主派有點幻想並非壞事。至於江派,從來是法輪功的矛頭所指。事實上,在專政體制下,即使有反對派也是隱形的,表面上今天枱面上所有人都是習派。公開與最高領導唱反調,是不可能的事。
第二,何以清楚表明不反對8.31、支持23條立法的曾俊華會忽然間變得如此受歡迎?除了他個人的親和力、幽默感、生活與作風貼地之外,應該說他的中間路線是大多數既有堅持又現實的市民願意選擇和支持的。多數市民相信自由人權民主法治這些核心價值,但也知道旗幟鮮明的民主派,在當前的選委組成中,不可能有任何勝算,甚至一些市民不太接受民主派的所謂「逢中必反」,覺得應有妥協,但他們又絕不接受梁振英或他的2.0這樣的中共傀儡。曾俊華的崛起反映了中間路線有很大空間。市民多認為薯片是中共可以接受、應該接受的較好人選。儘管後來民主派和有關評論對薯片一面倒的、排他性的支持,增加了中共和建制派對薯片的戒心,但觀諸薯片集會的市民面貌,真正黃絲並不多,大多數是中產的非黃非藍市民。
第三,薯片雖落敗,但他實在是這次選舉最大贏家。他為創造香港的和諧,明知勝算不高也迎難而上,成為許多市民心目中的英雄。他的後續發展值得關注。如果他以所匯集到的人氣尋求政治出路的話,應該不會靠近民主派;而如果他選擇退隱享受生活的話,他的競選團隊大概不會輕易放棄已匯集到的人氣資源和得到認同的路線。
第四,雖勝猶敗的林鄭,儘管她現在汲汲於擺脫689的陰影,但無法抹去中共欽點並要700多萬香港市民硬食的事實。在踐踏港人治港的戰役上台,傀儡的標籤一時很難抹去。如有民主派中人接受她的懷柔,恐怕難逃被選民唾棄的命運。
周一至周五刊出
李怡
http://www.facebook.com/mrleey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