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健籽:食養東西】
春天老人家氣虛血弱、沒精打采,中醫認為要補肝脾,尤其是脾。而補氣補脾,很多人喜歡用北芪煲湯,其實用「南芪」這個家喻戶曉的嶺南草藥更適合,因為除了價廉之外,更加是補而不燥。
北芪補氣大家聽得多,但原來有種藥材叫南芪,說穿了其實就是我們經常買來煲湯的五指毛桃。多得依然健在的百歲廣州老中醫鄧鐵濤推廣,南芪之名不脛而走。「鄧鐵濤根據多年行醫經驗,發現它的功效似北芪,大力推廣這南方藥。」中醫師馬立礎解釋,五指毛桃是嶺南中草藥,比北芪便宜得多。「所以很多人都採用了南芪,代替北芪來補氣。儘管北芪有補氣的作用,但藥性就比較峻烈一點,南芪則比較溫和一點,加上幾十塊一斤,跟二、三百元一斤的北芪比,更加便宜。」此外,鄧鐵濤發現,五指毛桃「益氣不傷陰,補而不燥」,所以有高度評價,認為它是「補虛之佳品」。鄧鐵濤生於1916年,從醫70多年來對中醫理論和實踐都有很大的貢獻,例如在臨床醫治重症肌無力,認為屬於脾胃虛損,然後作出醫治。他2009年獲「國醫大師」稱號,成為國家級老中醫,香港不少中醫都是他的徒兒徒孫。
不論北芪南芪,都是味甘可以養脾,對老人家春天養生最好。宋朝養生指南《壽親養老新書》解釋,四季食療要因應五臟的生尅調節飲食,春天時節宜減酸益甘以養脾氣,意指要多吃甘味的食物來補脾,因為中藥分辛甘酸苦鹹五味,而甘味入脾,可補脾氣。「春天欣欣向榮,肝氣太過會傷脾,所以更加要護脾。」馬醫師說。甘味藥材像南芪北芪,正好有補脾功能。「老人家因為氣血比較虛弱,所以補肝補脾一般都會用花旗參、五指毛桃、麥冬、杞子、黃精做食療來喝,對於老人家會有幫助呢。」另外,花旗參、麥冬、杞子、黃精等亦是補虛的常用藥材。
即五指毛桃 煲湯好勿亂採
「五指毛桃很有趣的,煲了有一種椰子味,配很多食材都可以的,要着病人配甘筍因為甘筍的味也是甘甘甜甜的,很配合五指毛桃,當然再加一點粟米、鮮淮山,湯以清為主,任何人都適合的。」馬續說。其實老一輩香港人,無人不識五指毛桃,除了是嶺南藥材外,基本上上山採藥不難找。香港以前的一位老中醫徐子真,就在《生草藥實用撮要》一藥書中,記載了五子毛桃,不過就以「五爪金龍」稱呼。五指毛桃又叫五爪金龍,因為它的葉似隻爪。
不過衞生署就提醒我們,別在街市亂買五指毛桃,也不要學人家自己上山採,因為很容易混雜了斷腸草進去。斷腸草通常跟五指毛桃外形不同,然而同地生長,根部有點像,對一些人來說還不好分辨,所以過去頻頻會聽到買五指毛桃誤吃斷腸草的新聞。因此衞生署就提醒大家,別亂採山藥或亂到街市跟婆仔買,避免錯吃了斷腸草,最後是補氣變斷氣,豈不掃興呢。去年10月,就有主婦在屯門新墟附近菜檔買「五指毛桃」,豈料拿回家煲湯時,試味時驚覺湯水有苦澀味,兼嘴唇麻痹,懷疑是誤吃了斷腸草中毒,所以真的要十分小心。
參考資料:徐子真著《生草藥實用撮要》、(宋)陳直著《壽親養老新書》
記者:陳以恒
攝影:伍慶泉、周旭文
編輯:梁浩維
美術:楊永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