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言中醫:慎防乳房疾病

「專」言中醫:慎防乳房疾病

近年提倡女性乳房檢查,其中乳核好發於20至25歲的青年婦女,可見於單側或雙側乳房內,單個或多個出現,形狀呈圓形或橢圓形,表面光滑,邊界清楚,推之能移,質地堅實,一般無痛感,少數輕微脹痛,相當於西醫的乳腺纖維腺瘤。
中醫認為此病的產生主要與肝氣鬱結、血瘀痰凝關係密切,肝氣鬱結型的腫塊較少,不紅不熱,皮色不變,推之可移,伴胸悶嘆息。血瘀痰凝型則乳房腫塊較大,腫塊形似丸卵,質地堅實,表面光滑,推之活動,壓之不痛,伴胸悶牽痛,重墜不適,煩悶急躁,或月經不調、痛經等。

氣滯痰凝形成腫塊

「足陽明胃經行貫乳中,足太陰脾經絡胃上膈,布於胸中,足厥陰肝經上膈,布胸脅繞乳頭而行」,故有女子乳頭屬肝,乳房屬胃之稱。本病由於情志內傷,肝氣鬱結,或憂思傷脾,脾失健運,痰濕內生,氣滯痰凝,互結乳絡,形成乳房腫塊,痰瘀凝結,故腫塊質地堅實。
中醫在預防及調攝本病上注重調護肝、脾,以疏肝解鬱、化痰散結及活血化瘀為治則,使乳房及其所屬經絡通暢。中醫辨證論治除了中藥及針灸外,同時注重養生。結合時令養生,其中情志養生以調肝,現時值春令,肝主疏泄,春應肝,春天是自然界陽氣升發之時,肝陽易亢旺,情緒易急躁,故保持心情舒暢,身心和諧有助養肝。此外春日重在養陽,動則為陽,在日常生活中勞逸結合,脾主肌肉四肢,適量的運動可助脾陽健運,飲食上調控肥甘厚味,避免進食過量蜆、蟹、山竹、柿(圖)等寒性食品,以防痰濕內生。此外按摩可選膻中穴、期門穴以調氣解鬱,乳根穴、足三里穴有通絡化痰的治療和保健效果。

撰文:香港防癆會中醫診所暨香港大學中醫臨床教研中心(香港仔)張亦廷醫師
隔周四刊出

想輕輕鬆鬆健康啲,記住留意健康蘋台
http://health.appledaily.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