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入行 7年增45%後生「職安真漢子」日薪連OT$3,600

年輕人入行 7年增45%
後生「職安真漢子」日薪連OT$3,600

【本報訊】近年越來越多年輕「職安真漢子」加入建造業,去年第三季15至29歲建造業就業人數有近5萬人,較2010年增加約四成半。有年輕人為人工高一倍,由廚房工轉為日薪近千元的泥水工。工會認為,政府應停止輸入外勞,並以合約制留住年輕新血,以解決現時斷層和工人老化等問題。
記者︰李詠希

根據政府統計處《綜合住戶統計調查》,去年第三季建造業就業人數約33萬3千人,當中15至29歲的有49,400人,較2010年34,000人增加約45.3%。不少年輕人看中人工高和晉升較快而投身建造業,28歲的余灼坤是其中之一,認為工作雖然辛苦,但非常值得。
中四學歷的余灼坤曾任職廚房「砧板」,月入僅萬餘元,而且每日工時10多小時,早出晚歸令他失去與家人相聚的時間,「全年得年三十晚可以一齊食飯」。他指,砧板晉升至頭廚需要十年八載,加上工作環境又熱又焗,便決意轉投建造業。

加強培訓晉升毋須外勞

他在三年前在修讀建造業議會的「中工牌」課程後,成為泥水工,起薪約700元一日。入行三年,現時日薪近千元,月入約20,000元。他亦正修讀「大工牌」課程,修畢後料日薪逾千。他說,地盤工作雖然要暴曬,但有風吹,而且工時朝八晚五,能準時下班與家人晚飯。
香港建造業工會理事長周聯僑指,年輕人願意投身建造業,可見他們以行動證明自己不是「廢青」,不怕辛苦。惟建造業仍面對斷層和工人老化的問題,現時尚欠一萬名「大工牌」工人,但普通工人有10多萬人,認為只要給予普通工人和「中工牌」工人適當培訓,便可升職為大工,政府毋須輸入外勞,並應增撥資源培訓。

139工種 石屎工最缺人

周稱現時有約八成工友是件工制,建議改為月薪制,薪金按年遞增,並以三年期的合約把年輕人留在行內,「三年之後佢哋已經係師傅,就更加唔會走」。他又建議,採取機械化工序及改善工作環境,包括讓部份工序在有冷氣的地方進行,令年輕人願意投身建造業。
周指,建造業雖然辛苦,但年輕人夠體力,適合入行發展,加上工種多達139種,年輕人可按興趣選擇。其中石屎工最缺人手,大工日薪連加班補水約3,600元;至於學歷較高的年輕人,如中六及中七畢業生,可以選擇做管工或油漆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