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得安心:食療資訊可信性存疑

食得安心:食療資訊可信性存疑

每天可從電台或報章中接收到許多的健康食品和食療資訊,教人吃甚麼能預防或治療疾病。這些資訊暫時仍未受管制,部份甚至有誇大失實之嫌,消費者該如何可分辨資訊的可靠性確是一大難題。

「見證人」報喜不報憂

部份健康食品或食療資訊最常用的方法,是找一些曾食用該等食品的人士作「見證」。然而,這些所謂「見證人」往往報喜不報憂,例如100個患者服用後有一個成功例子,便會被選取來大肆報道,而另外那99個未見成效的個案則隻字不提。
此外,患者除服用那些所謂「食療」之外,通常同時接受其他醫學治療,因此疾病治癒是「食療」的功效還是藥物的功效,難以分辨。此外,有部份健康食品或食療聲稱其功效已被證實,但事實往往並非如此。
我們曾叫學生按報章上推介的食療方法進行醫學文獻調查,發現部份食療方法並未有足夠的科學證據證明有效。對於食物在疾病預防和治療功效方面,醫學上有嚴謹的研究方法判斷。學者們會按「循證醫學」的原則,使用隨機對照試驗的方法,比較按照某食療方法的群組與對照組、即沒有採用食療方法群組的治癒率,判斷該方法能否對患者產生顯著療效。通過這些驗證方法,便能知道某食療是否有足夠的科學證據支持。
其實最重要是試用坊間推廣的「食療」之前,首先詢問醫護人員或營養師的意見,切忌盲目相信健康飲食資訊或食療方法,而錯過治癒的機會。
撰文:香港專業教育學院(IVE)應用科學學科

隔周三刊出

想輕輕鬆鬆健康啲,記住留意健康蘋台
http://health.appledaily.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