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香港需要10個Sevens - 陳恩能

Wednesday:香港需要10個Sevens - 陳恩能

有一種神級,叫香港七人欖球賽(圖)。從賽事推廣來說,七人欖球是一個完美案例。大家都說,七人欖球賽每年吸引約兩萬名海外遊客、佔入場人數50%(日本F1去年海外遊客人數只佔10%),每人於酒店、購物、餐飲與交通平均消費約12,000港元,每年帶來共三億元經濟貢獻。這不是新聞,甚至是有點像「阿媽係女人」。我想問的是:經過這麼多年,為何香港仍然只有一個Sevens?沒有100個同規模的體育盛事?未能為香港貢獻250億元(約1%GDP)?說好了的體育經濟呢?多年來,Sevens的成功幾乎只屬個別例子。去年,波士頓馬拉松「只有」約三萬名參加者,當中有超過6,400人(約20%)來自海外,加上50萬人圍觀(紐約更多達200萬人),估計經濟效益高達15億港元。香港馬拉松呢?你。懂。的。
甚麼產業、盛事與精英化,其實都只是口號。為了開創我們的體育經濟,帶領香港的人必須研究整套策略,不能潮流興A就推A,我希望有心人能夠建議政府訂立長遠「體育經濟」政策。六年前,我曾經寫過:新加坡早於2007年訂下長遠目標,八年內創造體育產業鏈(已提前達標),每年為社會提供兩萬個就業職位、貢獻2%GDP(約500億港元)。早前,新加坡更推動以體育經濟為骨幹的Vision 2030計畫。這才是策略,這才叫遠見。最後,責任不全在政府,各主辦賽事的體育總會與推廣公司亦責無旁貸。我問你:你覺得下周三開始舉行、有多位香港好手壓陣的場地單車世界賽宣傳做得怎樣?我心裡有數。下周說。
文:陳恩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