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相絕對毀滅的威脅將賦予我們前所未見的和平!」美國在日本的廣島和長崎市投下原子彈後,邱吉爾向震驚的英國國會重複說這話,同時也讓英國人民聽到不用擔心。核武之後戰爭不再是屠殺,而是像唸個詛咒,瞬間一個城市連人帶物消失於無形;噢,不,連槍聲也聽不到瞬間我被粉碎了,多怯人的縈繞。
邱吉爾這句話很快成為共識,世人對核武從害怕態度變成是安全的護身符。英美與共產陣營隨着的核武競賽,人們都愛理不理了。既然幾十個氫彈可毀了整個世界,為甚麼還要互相競爭做幾千個呢?可惜戰爭並不理性,反映的只是人的劣根性。因此我們製造了夠我們自毀十數次數量的核武,猶如人是打不死的。不,我們死一次就完了!
我總覺得奧巴馬等領袖,花這麼多廢話和行動削減核武數量是政治秀,不是嗎?不用現存核武數量的十分一已足夠殲滅了整個世界,我們還用擔心那剩下的九成幹甚麼?簡直是笑話。在這恐怖主義流行的年代,恐怖組織與核武僅咫尺之隔,超可怕的,講不得笑。正如Neil Bohr說,要是核武方程式不再是秘密,連流氓國家都可研製個原子彈我們便多災多難了。
北韓現時擁有中程導彈可襲擊亞洲鄰國和關島美國軍事基地,過去七十多年我們習慣了「互相絕對的殲滅」牽制賦予和平的安全感突然消失了。如果恐怖分子可以引發身上的炸彈同歸於盡濫殺無辜做「烈士」,流氓國家如北韓拿核武以同歸於盡姿態威脅文明世界有甚麼出奇?流氓國家有了核武「互相絕對的殲滅維繫和平」這護身符破滅了。因而有了美國的Thaad(薩德)反導彈防禦系統。Thaad是資訊時代的太空(資訊)武器,基於資訊傳遞速度比導彈發射快,因此可以防禦核武的襲擊。
還記得列根的「Star War」星球戰略嗎?趁蘇聯窮途末路絕無太空武器競賽的能力,列根以星球戰略的研發藍圖恐嚇蘇聯總統戈爾巴喬夫,嚇到戈爾巴喬夫加速改革,以融入西方陣營代替對抗,最後令蘇聯解體。但那是列根在吹水,他拿美國太空武器研發的戰略構思當成是已成功在望的現實來恐嚇蘇聯。吹水成功了,但那時候是沒有人確保這計劃會成功的,更想不到研發成功這麼快,因為沒想過之後會有Google、Apple、Intel、IBM等公司的新資訊及智能科技協助。資訊科技造就的太空武器,輕小靈活準確強勁,列根的「Star War」太空戰略果然吹水成真了。美國是資訊科技的發源地,自然是太空武器的老大哥,更沒有國家有它龐大的軍費和浩瀚的人才,美國的太空軍事力量雄霸天下毫無疑問。美國以後二十年仍會以軍事霸權維持世界政治平衡,無論特朗普說了些甚麼,美國不會走孤立主義路線。
談判、制裁北韓都絕不會放棄核武,它的殘暴極權舉世不容,在敵對圍剿下核武是它唯一賴以生存的命根子,所以美國過去二十年盡了威逼利誘所有方法都失敗。美國前國防部長William Cohen兩個星期前在北京說:「對付北韓我們所有方法都用過,已江郎才盡了。」不,有些方法他沒說,例如軍事行動。
還未有Thaad之前(之前的Aegis神盾戰鬥系統不是百發百中十拿九穩的),若要攻擊北韓的核武基地不知真定假,攻擊錯了,它以核武報復轟炸日本南韓和美國軍事基地,那就多災多難了,美國除了談判和制裁別無選擇。現在有了Thaad和遲些更先進的反導彈防禦系統Boost-phase Interceptor或BPI,防禦北韓攻擊萬無一失。如果你可絕對防禦別人的攻擊,你就可以隨意攻擊別人了,因此我相信防禦北韓核武攻擊是第一步,以防禦系統探測軍事動靜,不斷轟炸北韓核武設施基地直至北韓核武完全被摧毀為止,繼而撤換平壤政權才是美國最終目的,因為這樣才能斷絕了金正恩這瘋子對世界的核武威脅。
北韓的導彈射程不斷進步,射程越來越遠而且越趨準確,估計兩年後射程會達至美國,美國就非對付它不可了。Thaad只是作為防禦,不是攻擊的後盾。兩年後當BPI先進反導彈防禦系統面世,才是攻擊北韓核武設施基地的時候。Thaad並不完善,它是在大氣層下截擊,要是接近地面才能截擊引爆導彈是挺危險的。而且它截擊點是在導彈返回大氣層射程最快、熱度最低和最難感應到的後半段,存在失手機會。相對BPI是裝設在高空55,000呎上的太空站,截擊導彈是在射程熱度最高速度最慢的初期,紅外線感應器測驗最準確,而截擊引爆點是在大氣層之上不致造成地面危險,是最安全準確的防禦系統。到那時候美國要襲擊北韓核武設施基地萬無一失,為了保護領土很難相信美國不會作出襲擊行動。
有人說可透過中國收拾金正恩一夥人,把他們送到某些地方享受終生假期,利用國際組織監察撤掉北韓的核武設施,同時撤換了金氏政權,不是可以避免了戰爭的殘暴嗎?但是,沒有了金正恩這瘋子和他手上的核武北韓還會是隻猙獰恐怖的門口狗嗎?不是門口狗的北韓不但對中國毫無價值還是個包袱,中國有這麼笨嗎?不,這不是個解決辦法。
十九世紀工業革命科技令英國軍事金融和貿易雄霸天下,二十一世紀資訊革命科技將令美國更進一步同樣雄霸天下。美國每年大量貿易赤字是進口貨品比出口多,但是美國頁岩油氣發展將使本國能源超便宜,獨步天下的科技和人才,強大的軍事力量和低稅制與簡化規管,即將扭轉乾坤。美國貨品的質量和價錢競爭力使它成為以出口為主的「世界工廠」。亞洲人口最多發展最蓬勃,是將來世界最大的消費市場。美國的「亞洲樞軸」(Pivot to Asia)在亞洲的軍事布局除了保護盟國安全和亞洲和平,更重要的是確保亞洲浩瀚無窮的市場經銷貨品。繼Thaad以及將來的BPI反導彈防禦系統的裝置,美國隨後必會與亞洲盟國有更大的軍事參與(這對台灣異常重要),使美國軍事在亞洲深切介入,和保護美國金融和貿易在亞洲蓬勃發展。
今日的戰爭不再是傳統的軍力搏鬥,而是太空軍事的資訊競賽(就是引導駕駛的GPS已是令太空武器發射準確的重要儀器),這方面的科技中國遠遠落後於美國。美國亞洲深切的軍事參與和最後北韓政權撤換對中國的影響最大。礙於美國的軍力和沒有了張牙舞爪的北韓門口狗,中國將會收斂它在亞洲的強國霸道和在南中國海對鄰國的主權挑釁,改而要面對和遵守「基於規則的國際秩序」。這將會緩和了亞洲和南中國海的緊張局勢,也讓中國得以休養生息,茁壯強大,最後成為真正的超級大國。
Thaad或BPI反導彈防禦系統不能防禦擁有大量核武和發射站如中國蘇聯美國甚至英法等大國,只能防禦擁有小量核武的小國,也等於說邱吉爾所說的「互相絕對毀滅的威脅將賦予我們前所未見的和平!」。護身符可重見天日了,我們再可享有以前免於大戰的和平。而且太空武器輕小快速準確,若是擊中目標殲滅了首腦,令對方群雄無首戰事瓦解,太空戰事便可避免傷亡太重和避免殃及無辜,尤其是太空軍力優勢掌握在受民主正義制衡的美國手上,世界明天會更好,我們喜出望外。
(二之二)
黎智英
壹傳媒創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