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日遇上一位樣貌很年輕的ETF專家,職銜是亞洲區ETF研究總監,雖說本港金融界有不少青年才俊,但這位貌似碩士生模樣的男士已是研究總監,是不是「神童級」?左丁山恃老賣老,單刀直入,問他是不是三十歲未到?這位總監耍手話:「我已經老嘅嘞,今年36歲。」36歲就說不上好年輕,擔任研究總監不是奇事,於是問他在那間大學畢業,主修何科?他說:「牛津數學系畢業!」
牛津加數學,正是近十餘年來進入基金界,證券研究界的開門匙,當今證券投資日趨數理化,大數據化,沒有數學基礎的學生很難獲基金界垂青,那管你是甚麼環球商業的神科畢業生。現在最新的趨勢是用人功智能AI,以電腦機械人形式來選擇投資工具和進行買賣,世界最大基金如貝萊德(Black Rock)已開始把「人腦基金經理」炒魷,以電腦選股,交易逐漸由機械人負責買賣!人類發明、開發、改進的工具勢將把人類變成無業遊民。
現在講牛津,講數學,已不是就業皇牌了。據金融時報早前報導,正因AI、機械人、AlphaGo形式的電腦選股風氣,基金界和證券界急需同時懂得電腦程式和金融投資的大學生,往各著名大學搶人,各校在這方面的「產品」,供不應求,若只懂電腦或財務投資一科,在職場的議價能力要打一個折扣。
左丁山前幾日見到一位電腦工程教授,與他談起此事,建議大學工學院可與商學院合辦一個雙主修學士課程,例如電腦科學與金融投資,相信畢業生必然搶手。誰知電腦教授苦笑:「你有所不知,1997時不少尖子報讀電腦科,自2000年科網股爆破後,中學理科尖子全部報讀醫科或商科,現在考DSE成績平平的學生才進入工學院,大學商學院嫌他們的水平較低,難與商學院尖子同班上課,故此雙主修之議,難以推行!」那麼便遊說商科生副修電腦或IT吧,一間大學總不能眼白白看着高薪搶手職位不進入本校的大門!香港既已有了創新科技局,政府給予政策優惠,何不索性全方位提供獎助學金給電腦科學的主修生,獎學金要比商醫科更加優厚,直至尖子入讀商醫工的比例達至均衡為止!香港中學生入大學選主修,每以就業為主要考慮,那麼要注意了,今年的新神科是主修電腦科學副修計量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