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中共全力支持的香港特首,竟然為無法如期組成新政府班子而發噩夢?只能說,這個特首不只被香港人拋棄了,「好打得」打到沒盟友,而且很可能成為中共隨時可以拋棄的棋子。看看中國近日強推雄安新區,拋棄深圳、浦東所代表的港資、外資發展模式,改為依靠內資,就不難明白,香港、特首已被中共領導人拋出「千年大計、國家大事」的議程。只不過,禍福無門,惟人自召,香港是否被拋棄並不重要,問題在於能否走出自己的路。
雄安新區設立 發展模式改變
中央政府4月1日突然宣佈在河北白洋淀設立雄安新區,各地樓市炒家蜂擁而至,新區所在雄縣的樓盤立即封盤禁售。有學者慨嘆時代精神變了:「1979年深圳特區成立,無數人失眠,想着如何去大幹一場。2017年雄安特區成立,無數人失眠,想着怎麼去炒一套房。」
如果雄安新區的設立只是意味着一波房地產炒作熱潮,那就跟香港沒有關係、與香港特首沒有關係。但是,雄安新區與中國近年設立的十多個國家級新區的官方定位完全不同:「這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的一項重大的歷史性戰略選擇,是繼深圳經濟特區和上海浦東新區之後又一具有全國意義的新區,是千年大計、國家大事。」
這個定位把雄安與深圳、浦東並列,至少隱含三重變化。其一,中國經濟發展模式的轉變。輿論多關注深圳代表珠三角、浦東代表長三角,但忽略了深圳還代表港資模式、浦東還代表外資模式,雄安則代表中資(內資)模式。央企總部、清華大學、中科院等由北京遷往雄安的傳聞甚囂塵上,無論是總部經濟,還是中國硅谷,顯然只能以中資為主力,不再把焦點放在港資、外資上。
其二,核心經濟圈的轉變。深圳特區、浦東新區分別是中共兩代核心鄧小平、江澤民的政績代表作。胡錦濤、溫家寶主政時設立的天津濱海新區,曾被吹捧為繼深圳、浦東之後的「中國第三經濟增長極」,但胡錦濤未能成為中國改革開放後的第三位領導核心,濱海新區也隨之失去「核心經濟圈」地位。天津市委書記李鴻忠4月1日立即召開市委常委會會議,強調「堅決擁護和全力支持雄安新區的規劃建設」,要展現天津作為、作出天津貢獻,已是公然拋棄濱海,形同對胡溫落井下石。
資源重新分配 香港重新定位
其三,國家資源的重新分配。雄安新區無論是建設所謂副首都,還是綠色經濟圈、硅谷,都勢必重新分配國家資源,改變廣東、上海、天津的地位。就在雄安「千年大計」宣佈的四天前,雄縣前縣委書記吳亞飛被宣佈涉嫌嚴重違紀受查,成為權力場的又一枚棄子。而習近平愛將、深圳市委書記許勤調任河北省委副書記主管雄安新區,江派「棄將」徐匡迪現身陪同習近平考察雄縣,都讓人看到雄安「姓習」。
無論是發展模式的轉變,還是國家資源的重新分配,或者是中共權鬥的熾熱,都無可避免地影響到香港、影響到特首及其班子。中共領導人對香港或許已經重新定位,不再視之為中國發展的助力,也不在意特首及其班子的民望和能力,只在意其是否服從權貴指令,要的是能像李鴻忠放棄濱海、服務雄安那樣,放棄香港、在中港融合旗號下為權貴服務。
而香港特首的「選舉」過程,一直令特首是否「姓習」──習近平欽點存疑。在權利分配、國家資源重新分配的過程中,香港特首甚至香港被拋棄並不出奇。問題在於香港能否放眼世界、走出自己的路?這本是香港政府應牽頭研究的議題,但正為晉升國家領導人而沾沾自喜的梁振英、正為籌組班子而發噩夢的林鄭月娥,豈會理會中國重大決策變化帶來的影響?
周一至周六刊出
李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