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者為王敗者為寇的年代,功成名就是成功人士正在享有的,但這一切不是不曾付出過代價,心要夠強大夠堅硬,行事作風更要義無反顧不留餘地的殺無赦,並不容易。
五十年香江歲月,也看過不少這類人,比較幸運的是趣味不相投,話也不投機,你看別人不順眼,料人家看你亦如是,不埋堆不埋班,朋友之中,罕有這種典型的成功人士。
最近讀到台灣出版社遠流負責人在明報寫金庸的文章,說不盡的話說當年,遠景遠流這兩位大出版社當年的負責人我也算是認識的,可惜遠景的沈登恩英年早逝,而當年與他打過交道的作家們,也只有林山木及駱友梅曾送上花圈悼念。 當年是他好不容易一手把金庸武俠小說帶入台灣引起轟動大賣特賣,後來他更介紹遠流王榮文給查大俠,接下來的故事是遠流取代了遠景,查大俠和王榮文結盟且交情好到把介紹人沈登恩忘得一乾二淨,出版的事更不再偏勞他了,對此事這位出版界小巨人耿耿於心,恨錯難返至死方休。
在我們那個年代,朋友間的義氣,道義守分寸比利益更重,今日王榮文洋洋灑灑幾千字大捧金庸,而忘了想想自己做為朋友同行是否道德有虧;竟撬了別人牆腳,那人縱有千般不是,也是你的引見者吧,王榮文好彩有大才子詹宏志運籌帷幄,從遠景到遠流的查大俠則更上一層樓,小巨人斯人獨憔悴。多年後聽說沈太太收拾心情接班還做得有聲有色,揚眉吐氣了。
當年事,不會有太多人記得,也不太在乎,而我所相信的始終是君子有所為有所不為,時間是一面鏡子能照出一些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