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輪流傳》緣何不傳? - 沈西城

《輪流傳》緣何不傳? - 沈西城

八○年,《京華春夢》竣工,創作組頭領鄧偉雄下令籌拍八十集長劇,此即《輪流傳》。監製甘國亮,因先前小品《山水有相逢》,收視看高,口碑亦佳,乘勢進攻,務求打壓步步進逼的友台「麗的」。創作組同寅接到「柯打」,乍喜乍驚,喜者能與「鬼才」甘國亮合作,驚者怕難磨合,蓋先前跟甘先生合作過的同事「feedback」,此君頗難侍候,一逕求完美,不易相處。有人向鄧偉雄申請免役,Dee哥(鄧之暱稱)一貫騎騎笑:「不用怕,有我。」繼而一挺肥肚腩以示支持。阿頭一句話,疑慮盡消除,無人開缺,扛筆上陣。
Dee哥點指兵兵,起用愛將陳翹英(《上海灘》策劃)當劇審、岸西女士出任劇本統籌,至於故事一職,不知怎地落到我頭上。為配合甘大師出擊,編劇盡屬精英,計有杜良媞、陳方、譚嬣、李茜、方令正,四女一男,明顯迎合甘國亮旨意,女性為重。至於製作部方面,也是大將傾巢而出,行政戚其義,編導鼎盛,杜琪峰、霍耀良、伍潤泉、林權、賴建國、徐遇安、陳鴻楷,其中尤以杜琪峰導了紅劇《京華春夢》,人氣高漲(其時王家衛只是徐遇安的助導)。演員方面,五大花旦鄭裕玲、李司棋、李琳琳、森森、黃韻詩攜手,五大小生鄭少秋、石修、林嘉華、黃錦燊和林子祥助陣,星光熠熠,誰與爭鋒!僅看編、導、演陣容,TVB明顯要一挫「麗的」銳氣,盡舒積悃。當年最欣賞甘國亮者莫如製作重臣劉天賜,彼喜甘君才華,認定監製長劇必能超塵脫俗,一新耳目,他曾對我說:「甘先生監製,必是好戲。」於是編導、編劇,人人抖擻精神,信心十足。凡籌拍長劇,必先度故事,此為我之職責,我卻不用耗力,原來甘先生早有腹稿,開會時提了出來,一看大綱是五個女性故事,通過伊等喜怒哀樂反映三個年代(六○、七○、八○)的變遷,氣魄宏大,意境深邃,可比日本「大河」劇。既有腹稿,我這個「故事」不難當,搬字過紙,然後分發給各編劇可矣。杜良媞、譚嬣、李茜眾小姐故事到手,即按內容編撰,都是工廠熟練技工,一個星期起貨五集,交陳翹英審閱,再轉Dee哥覆批,一看沒問題,OK!呈奉甘大師,屏息候佳音。
杜良媞是老朋友李文耀之妻,早於七○年便相熟,關懷進展,問阿嫂寫得怎樣?她眉頭一抬:「很好,蠻順利哩!」再問李茜妹、令正弟,答覆一樣,陳翹英跟我遂信心滿滿,了無牽掛。孰料事隔兩天,傳來噩耗,甘先生直指頭五集劇本寫不出他原意,要自己操刀重寫,編劇小姐、少爺一聽,臉色刷青,自忖寫得不俗,怎地不教人滿意?爭相詰問陳翹英,丈八金剛摸不着頭腦,終鬧到阿Dee那裏,亦無濟於事,於是頭五集由杜琪峰執導的劇本全出自甘先生一人之手。好了!頭五集不滿意,後五集如何善後?編劇們鬧情緒,邊寫邊嘀咕,甘先生只好獨挑大樑,夙夜匪懈,孤軍作戰。人乃血肉之軀,要一併兼顧編、製兩職,談何容易,劇本進度慢如蝸牛,加以《輪》劇場景多,甘先生要求嚴,許多佈景趕搭不上,幕後人員叫苦連天,偏巧此際,友台覷準機會,推出馬雲原著的《大地恩情》,誠如劉老師家傑報新聞所說:「千帆並舉,狂風掃落葉」,「麗的」收視跟「TVB」扯成平手,此乃開台以來從未發生過的事兒,哇!不得了,人心惶惶。高層開會,認為支撐不下去,決定「壯士斷臂」,腰斬《輪流傳》。多年以來外界揣測《輪》劇腰斬原因在於收視低,實非主因,《輪》劇無以為繼,主要是劇本接不上,佈景趕不來,雙重夾擊,緣何再能傳!通過《輪》劇,深明「同舟共濟」的重要,任何事,過剛必斷,《輪流傳》囿於偏執,夭折壽終,往事皆空,三十多載,總成一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