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香港美景 - 馮睎乾

消失的香港美景 - 馮睎乾

台北市長柯文哲談論香港的旅遊業時,一不留神吐出心底話:「香港很無聊,香港一個小島有甚麼好看的?」想起中世紀有句關於旅行的諺語:「牽一隻驢仔到羅馬去,牠回來時依然一樣蠢。」(Ignarus rediit Romam deductus asellus)旅行畢竟無法改變一個人,你看到的不是那地方,只是自己。某城是否好看,實取決於旅客的角度,想起有外國朋友遊天水圍,見處處矗立一式一樣積木般的大廈,竟大讚非常美麗。話雖如此,亦不能說柯市長毫無道理。
上世紀四十年代香港,在張愛玲筆下是「滿山轟轟烈烈開着野杜鵑」,紅色杜鵑花外是濃藍的海,海裏泊着白色的大船,顏色參差對照,予人一種眩暈的不真實感;今天,杜鵑花早砍光了,空餘一個名為海港的灰濛濛小溝渠,滿街轟轟烈烈開着商場、藥房、金行,水貨客一路摧枯拉朽拖着行李箱輾你的腳,能令人眩暈的,大概只有混濁的空氣。
六十年代初張愛玲三度來港,所見所聞寫在《重訪邊城》,今日重看真百感交集,例如以下一句寫香港:「這些年來源源不絕的難民快把這小島擠坍了,怎麼能不騰出地方來造房子給人住?」只要把「難民」換成「新移民」,相隔半世紀也無損句子的真理。張愛玲浮華的金句不難學,更不難懂,最難言傳的,倒是那些看似不着邊際的觀察,比如慨歎「香港到處在拆建」後,即輕描淡寫一句:「郵筒半埋在土裏也還照常收件。」看到祖師奶奶的厲害沒有?隨手一個半埋土裏的郵筒,便意在言外道盡香港人的靈活、效率和勞碌,比什麼「獅子山精神」更入木三分。
最令人嘖嘖稱奇的,是張愛玲說香港「兼有西湖山水的緊湊與青島的整潔」,不由得記起浦江清《清華園日記》一九三三年九月十四日一則,寫自己飯後乘纜車上太平山頂,夕陽裏憑欄下望:「海綠色映斜陽發金光,白帆出沒,山上下均西式建築,紅黃斑駁,與海景調和,無處不美,胸襟為之一舒。余未到青島,但覺北平、南京、杭州無處能比。」昔日香港美景,居然能賽杭州、敵青島,現在讀來簡直震驚十三億人,是誰偷走我們的西湖呢?
曾在羅馬偶然認識一位年逾五十,隻身浪遊歐洲的英國女人Rose,事隔多年仍記得以下對話。她問:「你在香港住什麼地方?」「高樓大廈,三十三樓。」「那麼天國的路你已走了一半,恭喜你這麼接近神,喜歡香港嗎?」「不知道。香港幾好都有,只是不大看到天,過了一幢大廈又是另一幢。」「即是說,能夠為人生帶來快樂的東西,你們都沒有了嗎?」她笑着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