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籽】生意差人情味補貼 象山邨開店賺取快樂

【飲食籽】生意差人情味補貼 象山邨開店賺取快樂

【飲食籽:邊走邊食】
白底紅字招牌是舊屋邨其中一個記認,惟不少屋邨像上水彩園邨部份小店,已被領展強迫換成生硬的電腦字發光招牌,有人大嘆「無晒親切感」、「無咗舊式店舖嘅味道」……,要追尋舊招牌,還是要到老邨找。
如象山邨,走入邨內,會發現這個舊屋邨仍停留在昔日時光——白底紅字的招牌、辦館士多糧油雜貨冬菇亭,屋邨商場及街市沒甚麼人,清靜得只聽到鳥兒吱吱喳喳地叫。它被形容為孤島邨,只有三棟樓宇,交通出入要靠小巴及巴士駁腳,至今仍是由房委會管理。屋邨老化,雖難比昔日光輝,但留下來的,或者新搬入去的,猶如一棵大樹的根,合力守着漸被遺忘,而又彼此認同的街坊人情。

邨內最老唯一粥店 或明年結業

象山邨
入伙年份:1978年
樓宇座數:3
由房屋委員會管理

象山是有名的老人邨,曾被形容為孤島邨,邨內商場及冬菇亭大半是吉舖。「由開邨至今,只執剩5檔,其他都結業了,死的死,執的執。你見到這裏十室九空,房署招三千多元租一個熟食檔,都無人要,如果好做大家爭住要啦,每月租幾千元,每日平均百多元收入都維持不到生活。」欣輝粥店老闆陳志堅說。象山邨在1978年開始入伙,他於1979年在邨內熟食檔開粥店,由27歲做到現在65歲,亦是邨內唯一粥店。「繼續做都是好過無嘢做,不用伸大手板問政府拿錢,工作始終要工作,這裏無人流,不用交租都無用,生意是不夠做,檔檔都不夠分。明年7月1日到約,分分鐘放棄不做。」
邨內難得找不到集團經營的食肆,「那時有便利店想過來開舖,計吓數不夠維皮,他們都不願來,之前有間佳寶都做不住執笠了。」粥店有兩間連舖,月租約1萬元,現在只有兩老和孫女一齊做。「我們要交貨,用油炸鬼和缽仔糕來幫補下,先可以生存到。我每日凌晨點半起身,返到舖兩時左右,下午兩時收舖,每日做足十二小時,你捱過未?」凌晨便開始熬粥、炸油器,新鮮熱辣,價錢經濟。「像魚腩飯我們賣30元,有粥有粉有麵有飯任裝,其他地方一定做不到這個價錢!茶水免費,自己裝,咖啡檸茶就賣每杯4元,加都不敢加價,怕老人家應付不來。」

老闆陳志堅由27歲做到現在65歲,至今仍堅持每日凌晨兩時落舖熬粥炸油條。

魚腩飯價錢經濟,可另配粥粉麵,全部任裝。$30(a)

象山邨自2000年後開始老化,住戶以長者居多。

碎牛粥的粥底雖不算綿滑,但牛肉份量多。$16(a)

炸両油條自己炸,大件夾抵食。$10(a)

缽仔糕推介芝麻味,不會過甜,有淡淡芝麻香。$3/個(a)

(a)欣輝粥店
葵涌象山邨熟食中心

記者:何嘉茵
攝影:鄧鴻欣
編輯︰黃世恩
美術︰黃創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