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民資料失蹤,我們憂心忡忡,害怕私隱被盜,利益受損。
但我們平日對個人資料,卻是很大方,甚至已經理解為,流通貨幣的一部份。私隱是用來出賣,可以換取不同的商品。
去油站入油,店員游說參加禮券回贈活動,獲取濕紙巾。
我一個小男人貪小便宜,馬上點頭。
油站職員要求我用手機掃描禮券的QR Code,再輸入電話號碼和電郵地址,那一刻我猶疑了。憑甚麼我要付出手提電話號碼來換取一包濕紙巾呢?
我拒絕不換禮品了,油站職員大吃一驚,好像我捉到鹿不脫角、捉到靚女不脫衣一樣的浪費機會,不停游說:「入個電話就有包濕紙巾,仲可以抹車抹窗,街賣53蚊㗎。」
我苦笑,阿姐,我個手提電話號碼原來只能換53蚊的濕紙巾嗎?
我唯有趕緊開車走人,倒後鏡還能看到阿姐搖頭苦笑,她是真心覺得我浪費了一個巨大的優惠。她應該沒有意識到,一個手提電話也是個人私隱。
這種優惠促銷活動,比比皆是,只要登記做會員,輸入電話,便可以得到贈品優惠諸如此類;好多人都覺得無傷大雅,不就是手提電話,有甚麼大不了?如果你太執着,還會揶揄你:你以為自己是明星嗎?電話號碼這麼值錢?
我們已經無處躲避,只要交出個人資料,或者是手提號碼或者是電郵地址或者是更多的資料,便能等價交換不同的貨品優惠,所以私隱其實是另類的流通貨幣,兌換率浮動不定。有時可以換到一包紙巾,有時換到8折。
智能電話時代,甚麼應用程式都要索取你一定權限才能運作,其實也是問你攞錢,攞你的私隱本錢。所以選民資料外洩,我們最氣憤的原因應該是,出賣了私隱,但一包濕紙巾都沒有換到,真係唔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