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有68年歷史、位於港島堅尼地道的香港佑寧堂醞釀重建超過20年,日前終於塵埃落定。發展商恒基出資興建22層高的住宅,地下至5樓則交還佑寧堂作教會用途。在上月初才獲古諮會評級為三級歷史建築的佑寧堂聖所和鐘樓,月底就拍板拆卸重建,中西區關注組召集人羅雅寧批評當局容許教堂發展成豪宅極不合理,促請政府介入堵塞漏洞。
香港佑寧堂在1844年由倫敦傳道會法團成立,原教堂在二戰期間被破壞,現時的教堂在1955年落成,其中屬包浩斯風格的石牆鐘樓和聖所都是教會的標誌,在上月9日剛獲古諮會評為三級歷史建築,不過法律上並無禁止拆卸。
22層高 低層為教會
佑寧堂早於90年代就申請將現址重建,並在1997年獲城規會批准重建為包含教會及幼稚園的住宅發展。雖然有關計劃一直未有落實,但佑寧堂就一直向城規會申請延期至今。《蘋果》在2014年報道佑寧堂與恒基洽商合作重建,雖然教會內部一直有反對重建聲音,但教會日前終正式宣佈雙方在上月28日簽約,落實重建計劃。
根據早前公開的法庭文件,承擔重建成本的恒基將興建22層高的住宅及一個地庫停車場,地下至5樓將交還佑寧堂作教會,6樓至22樓則提供45個住宅單位,其中19個歸佑寧堂所有,當中僅7個須用作教會或社區用途。
佑寧堂以政府批作宗教用途的地皮作籌碼,不但不費分毫重建,更換取近20個豪宅單位。中西區關注組召集人羅雅寧批評這種做法非常不合理,破壞了社區/政府用地的規劃原意,亦令具歷史價值的建築消失。她指教會取得的城規會許可是20年前發出,「已經outdated(過期)」,認為當區環境及交通狀況已轉變,促政府介入並檢討有關規劃漏洞。
■記者林偉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