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論:中美峯會速配 安內需先攘外 - 李平

蘋論:中美峯會速配 安內需先攘外 - 李平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美國總統特朗普下周四(4月6日)就會舉行峯會,打破了中美峯會預熱過程極長的傳統,開了速配先例。雖說北韓、中美貿易、南海等國際及雙邊關係問題的確急須兩國元首會談,但更急迫的是兩國元首都面對內政問題,如能在攘外問題上達成共識,必有助安內。遺憾的是,最大的民主政體與最大的獨裁政體,都在迴避普世價值問題,如此速配豈能成就美好姻緣?一時的利益交換豈能成就百年之好?

會談貌似艱難 實則名利已收

中美兩國在峯會前一周才正式發佈消息,可以說是雙方對盡快舉行峯會的重視,也可以說是峯會的急迫性已超乎尋常,兩個大國的領導人不能再慢慢磨合,像過往那樣先在國際場合結交,然後「談婚論嫁」,一早公佈吉日。江澤民1997年訪美之前,曾先與克林頓在APEC等國際場合多次會面。胡錦濤2006、2011年兩度訪美,也曾與布殊、奧巴馬先在聯合國、APEC或G20峯會接觸。
中美為何急於舉行峯會?白宮發言人斯派塞說,兩國需要解決包括南海、貿易和北韓在內的大問題,峯會的目的之一是為特朗普和習近平建立個人關係提供機會。中國外交部副部長鄭澤光強調,中美峯會將推動兩國關係在新的起點上健康穩定發展,並促進亞太地區乃至世界的和平、繁榮與穩定。中共的外交辭令一向是如此「高大上」,但也很沒養份。
特朗普在twitter表示,下周和中國的會談將「非常艱難」,關注的焦點是龐大的貿易赤字與職位的損失。然而,這場貌似艱難的峯會,實際上已名利雙收。畢竟,貿易平衡、就業機會只是特朗普面對的內政問題的一部份。中國外交部在宣佈峯會日期時也公佈了供特朗普向美國選民交代的三個數字:約40%的中國對美貿易順差來源於在華經營的美國公司;美中貿委會統計,2015年中美雙邊貿易和雙向投資為美國創造了約260萬個就業崗位,兩國經貿關係可幫助每個美國家庭平均每年減少850美元的開支。
中國更給特朗普面子的是,今年來進口的速度明顯超過了出口,據說還出現了部份逆差。而中國央行宣佈貨幣政策「寬鬆周期接近尾聲」,也無異於向美方表態,讓美方不用擔心中國會打匯率戰、貨幣戰。中方由此獲得的回報,不只是特朗普收回了在台灣問題上對一國中國立場的質疑,也有美國國務卿蒂勒森訪華時採用中方對新型大國關係的表述──「不衝突、不對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贏」。

避談普世價值 無異養癰為患

可以說,中國如願贏了面子。中共領袖如果不能搞掂「美帝」,不只失面子,還有失權失位的危險。中共十九大將在今年秋天舉行,權力鬥爭如火如荼,習近平想安內,需要一個相對穩定的國際環境,需要一個不掣肘的中美關係。而美國得了實利,飽受移民、醫保問題打擊的特朗普,不見得能再承受一場與中國的貿易戰匯率戰,搞掂中國肯定有助他騰出手對付「內敵」。
按照慣例,美國會在4月15日左右發佈匯率評估的半年報。有了這場中美峯會,特朗普兌現把中國列為匯率操縱國的競選承諾的可能性大減,這對中港兩地的股市、樓市可算是好消息。但是,對於爭取擺脫中國控制的台灣、香港來說,不談民主、自由、法治的中美峯會,又是一個危險的訊號。
對剛結束的香港特首選舉,美國國會及行政當局中國委員會曾發聲明,批評北京干預香港選舉,警告香港若淪為大陸城市或會喪失特權。但如果白宮避談普世價值、避談維護普世價值的義務,無異於養癰為患。台灣擔心「被出賣」,已成立專案小組應變。而仰中共鼻息的梁振英、林鄭月娥,豈會在意香港成為「陪嫁禮物」?
周一至周六刊出

李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