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籽:邊走邊食】
名物一:螢光汁茄飯
象山快餐店已有40年歷史,是舊式快餐店。客人落單付錢,夥計口傳落柯打,雖然廚房有時會漏單,街坊卻毫不介意。由於價錢經濟,吸引不少學生哥和街坊幫襯。其中最多人吃的,要數茄飯,類似學校飯堂的「頹飯」,顏色偏螢光橙色。「味道還可以的,你見有好多人吃。其實只是普通茄汁味,只是顏色上有些特別。」、「豬扒好食,茄汁拌在一起都好食,其實幾夾,似蒜茸汁般。」我問過幾位學生,大多有讚無彈。不願上鏡的夥計說,其實只是普通茄汁及茄膏煮,沒甚麼特別,不願透露具體秘方。
名物二:鸚鵡發哥
當你在邨內聽到有人大叫︰「發哥!」不要以為是周潤發現身。其實是平台上藥房店老闆養的一隻鸚鵡。鸚鵡一身鮮艷的綠黃色,經常說︰「再見!再見!」、「吃飽了!」很可愛,吸引不少學生街坊逗牠玩。不願上鏡的老闆娘說,發哥今年七歲,叫發哥都因為是好意頭。不過發哥有少少怕羞,太多人圍住牠不會開聲說話,想和牠selfie要有點耐性啦!
名物三:大煙囪船艙
位處平台中心像船艙的大煙囪,昔日是漢城酒樓,明星藝人在附近圓玄學院及西方寺拍戲會來飲茶,如今已變成老人中心。「活在觀塘」創辦人、 香港城市研究員袁智仁(原人)說:「當年不少屋邨會參考船艙設計,因為覺得船艙可以容納到最多人,所用的空間最好,反映到當年如何用最少空間,放最多的人,當中亦保留了獨特建築風格。」他說象山邨雖然位置不方便,加上地方不大,但仍保留到昔日屋邨風味,值得一遊。
記者:何嘉茵
攝影:鄧鴻欣
編輯︰黃世恩
美術︰黃創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