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環境局早前公佈,本港最快2019年實施垃圾徵費,並建議立法賦予環保署人員有權進入私人樓宇執法。不過,環境保護督察協會昨發信予環境局局長黃錦星,指現時環保署只有約400名執法人員,每年要處理逾2.16萬宗污染投訴個案,及日常污染巡查等,工作量已異常沉重。協會斥當局沒擬備長遠人力計劃,及無新增資源,最終恐令垃圾徵費計劃功敗垂成。
環境局上周公佈垃圾徵費詳情,每公升垃圾收費0.11元,3人家庭若日用一個10公升垃圾袋,每月需付33元。垃圾徵費經立法會通過後,料最早2019年下半年實施。收費實施後,食環署會拒收非指定垃圾袋,違者會被定額罰款1,500元,首6個月初犯者只作口頭警告,但屢犯者會果斷執法。環境局局長黃錦星稱,會成立最多100人專隊到各屋苑就垃圾徵費執法和宣傳。
逾63萬次樓層需巡查
不過環境保護督察協會昨發信予黃錦星,指環保署現時僅約400名負責執法的環境保護督察,但每年要處理逾2.16萬宗污染投訴及日常污染巡查等,工作量異常沉重。
協會又根據本港私人大廈及房委會資料,指本港約有4.2萬幢大廈,若以每幢15層計算,即有達63萬次樓層需巡查,質疑署方沒新增資源,「我們還有足夠人手進行巡查或突擊檢查嗎?」協會稱要成功推行垃圾徵費,關鍵在於有效執法,前提須提供足夠前線人手支援,署方未擬備長遠人力計劃,及無新增資源,恐令垃圾徵費計劃功敗垂成。
環境局回應指就垃圾徵費執法安排料需加人手,又指會為前線執法人員提供訓練,並制訂執法指引。
■記者譚靜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