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鄭當選後,這幾天的言行,都刻意表現出與梁振英不同,尤其在小三TSA(現改稱BCA)的問題上,她提出希望5月煞停,卻被梁振英阻止,然後民主派及建制派等34名立法會議員,跨黨派聯署,要求政府重新審視TSA制度。吳克儉昨天表示要力挺BCA。於是社會的焦點迅速從「以黨意壓民意」的所謂選舉的批判,轉移到林鄭與梁振英的矛盾上。在社會對689極厭惡的氣氛下,林鄭急着與梁振英切割,以示她並非CY2.0,又藉TSA顯示她得到民主派和建制派的支持。
她其他做法,也在在要表現與梁振英不同。例如當年梁當選後立即拜會中聯辦,但林鄭選擇先拜會現任特首、大法官和立法會主席;她多番強調,政府會自己做好立法會的游說工作,不需中聯辦拉票。在組班方面,她表示希望包容各派別。
輿情不再聚焦這次選舉的嚴重扭曲民意,由中共指揮親建制選委要七百多萬市民硬食民望大幅負淨值的特首,而是在她以小動作切割與梁振英關係之後,不再糾纏選舉,而乖乖接受現實了。
有理由相信,這是由中共導演、與梁振英互扯貓尾的動作。中聯辦配合地表示不會向立法會拉票(它本來就從不承認拉票)。唐英年昨天再次稱讚林鄭,又說小學生操練TSA「真係好辛苦」,期望梁振英與林鄭配合。
梁振英的退選,不是中共的明智勸退,而是在選委中數不夠票,其中特別是由於商界的唐營堅持ABC。梁退選,安撫了唐營選委,並以「中央信任」的帽子游說他們支持林鄭。林鄭也在當選後即搞些與689切割的動作,以滿足社會反梁的期望。唐英年、林大輝帶頭配合。
但中央並非從此不再信任梁振英,更不是意味會擯棄梁振英路線。所謂「兩個中央」或「四人幫」欺君,或江派的雙張掌香港政策等等「反貪官不反皇帝」的言論,為一些民主派及其支持者帶來的幻想,在所謂選舉中已告粉碎。
稍留意大陸局勢的人,都知道近幾年大陸經濟上國進民退,民企經營困難,政治上逮捕維權律師,搞所謂「七不講」,媒體都要「姓黨」,今年一月宣佈整頓網絡禁止翻牆。所有這些,在大陸生活的人都有切身體驗。在這種內政氣候下,加上財大氣粗,近幾年對香港政策就是這種內政的延伸,即自上而下一支竹竿插到底的更加野蠻與粗暴。曾俊華的民意大幅領先,中共根本不會在意,選擇特首的準則就是要看在過去幾年,涉港中議題時誰對中共更忠誠,對香港百姓更狠,更不顧一切唯中共之命是從。繼承梁振英這種顧全大陸的最佳人選,就是被中共選中的特首。可以設想,日後在所有涉及香港民主或港中關係時,「西宮」(西九故宮)娘娘的本色一定再現。對於中共來說,解決撕裂的途徑就是把反對力量扼殺。政治檢控將陸續有來。
梁振英的政協副主席絕非虛銜,他會同董建華一樣,對中共高層掌香港事務話語權,而張曉明接港澳辦主任也極有可能。
港人治港經這次逆民意產生特首,已宣告死亡。
周一至周五刊出
李怡
http://www.facebook.com/mrleey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