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次選舉,有評論認為,香港倒退了,明明是「換人換制度」,去到最後,卻變了「造王All In某一個人」,完全倒退為「人治」,盼聖賢明君的封建思想。
我覺得這不是倒退,是務實,如果務實不是一種貶義的話。
假設一個人住在危樓,當然最想便是「換樓換傢俬」,但如果財力不許可,特別是現在樓價去到一房一千萬的癲價,誰能住得起?誰還會欺騙自己,只要不吃不喝幾多年便可以儲到一塊地板階磚的價錢?
面對現實,任何一個住戶,都會退而求其次,換不了樓,換套沙發如何?換個大一點的電視機享受一下也好吧。換不了樓便換傢俬,滿足一下自己。
同樣,誰不想換一個民主的普選制度,但問題是,阿爺明擺着831利刃封你後路,在大家都不會勇武革命的情況下,誰還覺得高喊「我要真普選」有用?這個時候,曾俊華便等於一套新沙發,可以讓人坐下來好好休息一下,那麼市民希望換沙發,也是很正常的做法。你說我們倒退,但也是權衡輕重下的理性決策。
更何況,「個人」,的確是很重要。陳水扁和馬英九便令台灣政策大起大落,特朗普的影響力,和希拉莉有很大分別。
共產黨應該覺得很高興,回歸20年了,香港人終於被調教成功,學懂「務實」。
香港人真的馴服了,阿爺有最終話事權。所以香港人只會支持有機會當選的候選人。對泛民而言,這絕對不是好事,因為泛民最大賣點便是遠景和理念,如果要行務實路線,直接搵民建聯啦。
但市民的想法是,你又無辦法儲錢買新樓,現在又阻止我碌卡買傢俬,豈不是要我繼續在惡劣環境生存,害人不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