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2047大限再度引起市場關注,發展局局長馬紹祥前日指出,正就2047年或之前屆滿的土地契約作統計,預計於今年中完成為業權人及相關專業界別編制參考資料,並研究進一步簡化及縮短續期流程的可能性。業界認為,本港差估署就全港每項物業均有估值,相信可順利地自動續期,市場毋須過份憂慮。
業界籲市場毋須過慮
立法會議員姚松炎就2047年土地契約續期問題提問,日前獲發展局局長馬紹祥書面回覆,指現正就2047年或之前屆滿的土地契約作統計,一般在契約屆滿前三年接受業權人續期,但政府可考慮提早續期工作。政府亦會探討簡化和縮短流程的可能性,包括續期文件的行政手續,並預計於今年中完成為業權人及相關專業界別編制參考資料。
根據現行安排,政府會在現有契約屆滿後,把新契約批予財政司司長法團,由財政司司長法團與個別業權人簽訂協議。至於獲批續期的契約,大致上根據原有契約條款續期,政府亦可因應當時的情況考慮是否在新契約內加入新條款,如樹木保育條款等。
高力國際估價及諮詢副常務董事張翹楚認為,本港差估署就全港每項物業均有估值,已經有一個好成熟的應課差餉租值機制,基本上可隨時順利自動續期,2047年後土地不獲續期風險極低,市場毋須過份憂慮,政府亦毋須急於一時處理,物業按揭亦應可承造至2047年之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