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為何看中林鄭?(資深傳媒人 潘小濤) - 潘小濤

北京為何看中林鄭?
(資深傳媒人 潘小濤) - 潘小濤

特首選舉曲終人散,但留下很多待解謎團:梁振英為甚麼「忽然有家庭問題」而不連任?曾俊華為甚麼執意去馬?林鄭如何被北京相中而成為梁振英2.0?
整場「選舉」,從選委產生開始,北京已完全操控。雖然泛民在多個專業界別選委選舉中取得空前成績,獲得320席以上,但實際上逾七成選委(800多席)都在西環牢牢控制中,選委席位的分佈已決定新特首必然是北京欽點的。經過今次選舉,甚麼泛民造王、暗票時會走票等,日後都毋須再存幻想。
既然棋局操諸北京之手,端視乎他們想如何下這盤棋,既保證心儀人選順利高票當選,又使「選舉」假得不太醜陋,讓港人有參與感,不會「事不關己、高高掛起」,更不會失控出格。這就需要每隻棋子都自覺或不自覺地按照北京的劇本演出,每人的表演都恰如其分。
首先是梁振英,他是這盤棋的第一大變數。北京當然知道梁振英民望太差,不宜連任,但更明白他只是替北京受罪,是北京執意在香港執行強硬極左路線,強迫香港加快與內地融合,而梁振英百分之二百地予以執行,在這方面北京是非常滿意的。但另方面,北京也深知梁在建制派選委中不得人心,除非以非常手段下達死命令,否則難以讓梁振英連任。於是北京要破格給梁全國政協副主席,以及極高禮遇的七常委輪流跟他握手,作為梁放棄連任的「大禮」。
棋局的第二個變數是曾俊華。曾俊華一直沒表現出對權力的強烈企圖心,且做事穩重,以其個性,若非得到京港兩地份量極重人物的鼓勵,斷不會蹚此混水。到了後期,港澳系統傾全力打擊他,甚至撐他的選委也跳船,他仍執意去馬,這是「很不曾俊華」的。《都市日報》選前兩天所說的習近平冇欽點、誰當選都點頭,是否就是令曾俊華心存幻想而堅持到最後一刻的原因呢?事實上,曾的選戰打得很好,不僅民望飆升,很多不甚關心政治的中產及中間派都成了「薯粉」,令假選舉增色不少,假得來也頗真。這是功勞呀!

盼習總出手的明君情結

政壇傳聞,因曾俊華執意辭職參選,梁振英連任希望幻滅,因在梁與曾之間,大部份建制選委都支持後者,北京只好說服梁振英「出現家庭問題」,同時啟動替代計劃,以林鄭月娥替代。該問的並非「為甚麼是林鄭」而是「為甚麼不是林鄭」!香港政壇合資格競逐特首的人選並不多,林鄭在政改一役表現出足夠的忠誠,其幹練、執行能力高等特點都符合中共需要。而且,她較梁振英更易被選委接受,當選機會高很多,更重要的是,她有權力慾企圖心卻沒自己班底,連跟她合作多年的公務員也不埋她堆,跟各政黨也沒淵源,這樣的人一旦上台,只能依賴西環,中共垂簾聽政的如意算盤才能打響。
不過,選戰中最大的謎團仍是習近平。他在特首選舉中做了甚麼?角色又是甚麼?很多人都一廂情願希望習近平最後能站出來撥亂反正,制止港澳系統的捧林鄭行動。一方面林鄭民望極低,另方面她上台就意味着過去幾年的強硬極左治港路線將延續,受中華文化影響,港人有很深明君情結,總盼體察民情的皇帝出來拯救天下。但直到最後習近平都隱形,既沒點名撐林鄭,也沒制止港澳系統。是否早在棋局開始時,習已將特首選舉跟年底中共十九大「卡位戰」連在一起考慮,跟政治對手們討價還價後,將香港特首拱手讓對方操盤,以換回上海、北京等重要省市的書記人選?或許,將香港政局放在中國政治大局去考慮,才能看清謎團!

潘小濤
資深傳媒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