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本港估計約7%人口帶有乙型肝炎病毒,患者或會擔心病情是否一定會終極惡化至肝衰竭並需換肝;也有人聽信坊間之言,以為食豬肝(即豬膶)可以補肝。專家指出,注意飲食、減少捱夜免損抵抗力、少吃高脂肪食物、避免飲酒等才是乙肝患者的護肝秘訣;更要少吃貝殼類海產及豬肝等高危食物,提防急性肝炎發作。
記者:梁麗兒
外科專科醫生夏威表示,乙肝病毒主要經體液及血液傳播,包括性接觸、母嬰傳播、輸血及共用針筒。成人接觸到乙肝病毒,身體會與病毒打仗,九成人會「打贏仗」康復,終身有乙肝抗體保護;但餘下一成「打敗仗」的人,體內並無抗體,病毒會潛伏體內,變成帶病毒人士。
肝炎病發有三種情況,第一種為急性肝炎,通常在接觸病毒後約3至4個月出現,但亦可快至數周內,又或長至半年後才有病徵;第二種為慢性肝炎,患者肝臟會慢慢被破壞,因症狀輕微多數不易察覺,通常做驗血測試才會發現;第三種為慢性肝炎忽然急性發作,夏指,多數人因抵抗力忽然轉弱,而病毒又變得活躍,故有機可乘作出攻擊,「呢類病人因為長時間帶菌,肝臟已逐漸受破壞,所以有肝炎唔易恢復,好易肝衰竭」。
捱夜壓力大 病毒變活躍
夏稱,上班族工作辛苦、睡眠不足及壓力大,都可引致抵抗力下降,誘發急性肝炎發作。服用類固醇藥物、化療藥物,或患癌症、結核病都有機會影響免疫力致容易病發。乙肝人士要預防病發,除了要定期覆診,包括每半年驗血,了解肝酵素水平及定期進行超聲波檢查作評估,已知乙肝人士患肝硬化或肝癌風險高達25%。
要護肝不用尋求偏方,夏指,關鍵是需要足夠休息、均衡飲食及良好運動習慣,有助保持足夠抵抗力。另外,避免吃高脂肪、油膩食物和飲酒,有助預防脂肪肝及減輕對肝臟的影響。
保健品或有激素宜慎用
不潔的貝殼類海產、未煮熟的豬肝,都可引發甲型及戍型肝炎。夏指,乙肝患者本身的肝功能較差,若已出現肝纖維化,一旦染上甲肝、戍肝,便會增加肝衰竭風險,建議盡量少吃上述高危食物。來歷不明的保健產品尤其服用後覺得精神有改善,小心加入了激素成份,或影響肝臟健康,乙肝人士要避免服用。部份中藥亦可影響肝臟,乙肝人士要慎食及先諮詢註冊中醫師意見。
容易疲倦、食慾不振、肚脹及痛都是急性肝炎的早期症狀,但往往被忽略,夏指,甚至有患者誤以為是「做嘢辛苦」,或食滯等消化不良引起。臨床上多數人在發病中期才求診,包括黃疸即小便呈茶色,如咖啡或普洱茶一樣,或眼白變黃,「通常係親人發現,或者撞番好耐冇見嘅朋友,對方提醒先留意到」。夏建議要及早進行驗血測試,了解有否帶乙肝抗體(打贏仗或曾打疫苗人士才有抗體),若沒有接種疫苗作保護,若已帶有乙肝病毒就要好好控制病情。
想輕輕鬆鬆健康啲,記住留意健康蘋台
http://health.appledaily.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