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移植捐贈幹細胞培育視網膜

日移植捐贈幹細胞培育視網膜

日本研究團隊(圖)前日將從第三者培養出的「誘導性多功能幹細胞」(iPS細胞),移植到一名黃斑病變男病人的視網膜上,是全球首例,比起使用病人自身細胞更便宜快捷,日後有望廣泛應用在醫學界。
日本理化學研究所、京都大學等研究員在神戶市立醫療中心進行臨床研究,將匿名捐贈者提供、由iPS細胞培育而成的視網膜細胞溶液,注入60多歲老年黃斑病變患者的眼部,手術約1小時後結束,過程順利。
老年黃斑病變患者中央視力會逐步受損,最終可致盲,手術有望讓患者視力停止衰退。由於移植細胞的基因與病人不同,團隊今次使用特殊免疫細胞,不容易出現排斥反應。不過,團隊仍有待觀察會否出現排斥、癌變等異常反應,料須在2至3年才能發佈成果。
iPS細胞是抽取人體的成熟細胞,再將它們重新改編成胚胎幹細胞的狀態,然後可根據不同病例培植出不同細胞。2012年諾貝爾醫學獎得主、開創iPS細胞技術的山中伸彌,正計劃設立iPS細胞銀行,根據三條可引發排斥的基因編碼進行匹配,讓成本和培養時間大大縮短。

成本大減9成

團隊於2014年進行了當時首例的同類手術,病人手術後視力未有惡化,亦未見癌變等異常情況,不過是使用從病人自身抽取和培育的iPS細胞,費用高達約1億日圓(700萬港元),從抽取到移植需時11個月。而今次手術則僅花時兩個月,成本少9成。
日本《朝日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