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級歷史建築險被拆

三級歷史建築險被拆

【本報訊】近80年歷史、屬三級歷史建築的中環街市,保育工作足足拖延了8年。中環街市早年曾納入勾地表,一度面臨拆卸,遭多個保育團體反對。直至2009年,前特首曾蔭權於施政報告宣佈,委託市建局活化中環街市,才能保住這幢三級歷史建築。

拖足8年 方案開支屢改動

1939年落成的中環街市樓高4層,佔地逾4千平方米,曾經歷多次拆卸及重建,現址是第四代街市大樓,自2003年3月起街市已停止運作。不過,街市仍保留原有的建築特色,包括本港碩果僅存的包浩斯(Bauhaus)建築風格,橫向窗戶線條更是其特色。
不過,中環街市的活化工程遲遲未能動工,先是《中區分區計劃大綱草圖》受司法覆核挑戰,直至案件結束,市建局在2013年才將「漂浮綠洲」方案提交予城規會審批,並於同年獲批准放寬建築物高度限制,但又因放寬高度限制再遭市民提出司法覆核。
活化工程開支多年來浮動不定,由最初只需約5億元,急升至15億元。市建局董事會2015年9月又決定棄用漂浮綠洲設計,改用簡約版活化方案,將成本大減至6億元。不過,市建局昨日再公佈,有關工程費用又升至7.4億元。
■記者譚靜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