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6行政長官選舉,林鄭月娥以777票當選算是高票吧!傳統智慧是以高票當選的領導人或執政黨會有高公信力及議會的支持,施政會比較容易。不過香港的政制獨特,行政長官選舉只是選一個人,行政與立法完全沒有關係,優秀的運作政府效率更不用談了。你認為政制應繼續檢討嗎?
今次的行政長官選舉可真說是君子之爭,選舉期間黑材料甚少。三位賽後的演講亦非常有體面,落選者強調及呼籲各方未來五年支持林鄭月娥為730萬港人謀福祉。本人覺得比較遺憾的是只得21票的胡官,被大多數提名他的選委放了飛機。請問放他飛機的人承諾與良心何在?
此外,支持曾俊華的泛民選委,特別是專業議政一族,在選舉結果公佈後仍然口沫橫飛輸不起地說林鄭月娥政府未來五年的施政將困難重重。坦白說,撕裂非單方面能造成,而需兩方或多方的不同感受造成。因此,撕裂的修補亦非單方面可以促成,民意如不接受修補的善意,撕裂仍會存在。況且,林鄭月娥只會成為現任政府延續的代罪羔羊而已,這對7月1日才上任的林鄭欠公平。
林鄭月娥與曾俊華之爭可說是民意之爭。民意雖然重要,但不是一切。民意不會醫病,亦不會解決建屋覓地這大問題。因此,林鄭月娥政府未來施政的策略及導向可分為兩大主流:第一與民意無關的:如醫療服務、覓地建公屋及居屋、解決交通問題及基建需求、刺激經濟等;第二與民意有關的:如教育、社會福利、扶貧、安老等。
不論如何,上述兩大類政策的實行都需要立法會有關政策委員會通過及立法,以及財委會的撥款。因此,靠政府單方面的破冰融和行動未必做到事,如立法會繼續搞對抗及拉布,政策的推進仍然會呆滯不前。說到尾,解鈴還須繫鈴人!
一個可以破冰的例子是林鄭月娥與新界丁屋問題。她任發展局局長時的處理方法有爭議性。然而,她參選後,新界鄉議局及新界總商會一眾領導很快便表示願意與她商討含丁權、丁屋高度放寬及在新界覓地建屋的相關連複雜問題,鄉議局13名選委全數投給林鄭月娥,這充份表示破冰及修復撕裂是需互動的。
周光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