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商改住項目不可售予個人調控擴大 內房股急挫

北京商改住項目不可售予個人
調控擴大 內房股急挫

【本報訊】北京住建部周日晚出招調控,針對商辦類項目(俗稱商改住),在建、包含在售項目不得出售予個人,僅限企業、社會組織購買作業務之用,並不得居住,轉讓亦只可企業等接貨。
記者:方楚茵 岑梽豪

招數將原本不限購、為房企「走盞位」的商辦項目納入調控範圍,變相打擊投資需求,令內房股昨全線急跌,跌幅介乎2%至11%。
公告雖提到,在執行前已銷售的商辦類項目二手轉讓時,仍可出售予個人,但購房者必需在京無住房紀錄或商辦房紀錄,連續交5年社保,商業銀行更要暫停對個人購買商辦類項目的個人貸款。

萬科恒大項目被叫停

內地傳媒又報道,京住建委已加強對商辦類項目執法檢查,當中萬科(2202)旗下萬科天地、中國恒大(3333)旗下恒大未來城等六個項目被暫停網簽。有被暫停網簽的企業代表指,公司並無做違規銷售,惟政府現時「是寧可錯殺一千,不放過一個」,在風口上要做樣子給市場看。
事實上,內地一、二線城市住宅地供應一直不足,但由於地方政府依賴土地收入,故改推商業用地、舊改用地,並默許開發商將商業地改為住宅用途銷售。由於商住項目不受限貸、限購影響,雖然商業地權只有40至50年期,管理費、水電都較住宅貴,但項目仍成為投資者資金流向目標,變相在調控下為內房提供大量「走盞位」。
有不願透露姓名的國企高層指,以往政府監管不嚴,任由開發商將商業地改住宅用途,是扭曲了土地市場,現時一、二線城市住宅地不足,商業地又不讓改,變相想將資金流向三、四線城市土地市場,是為政策做事。

一線城市樓價影響微

綠城中國(3900)主席曹舟南稱,國家將房地產市場定調「住房不炒」,若將全數投資需求去除,料全國成交金額將由去年近12萬億元,跌至7至8萬億元。商改住項目源於住宅需求比商業需求大,導致企業拿地後改用途「打擦邊球」規避調控,但綠城在這方面業務幾乎係零。
至於近年北、上、廣、深都有商住「迷你盤」推出的萬科,執行副總裁張旭指限購對其影響輕微,去年旗下住宅項目佔銷售額88%,商用項目佔12%,稱當中「商改住」項目很少。
有外資分析表示,從業務層面來看,商改住數量佔開發商銷售比例不大,但以往商住項目是調控中的「抖氣位」,加上未知政策會否進一步擴至其他一線城市,若大規模擴張,將影響現時企業土儲中的商業地發展,令板塊氣氛受壓,但料對一線城市樓價影響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