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戰皇后衞士 贏「好打得」之名

舌戰皇后衞士 贏「好打得」之名

【2017行政長官選舉】
【本報訊】投身政府36年的林鄭月娥,最為人熟識是2007年出任發展局局長時的強硬作風。5年局長生涯推出多項爭議政策,包括降低舊樓強拍門檻,被指強搶民產明益發展商;活化工廈政策則推高工廈租金。其「好打得」形象,源於2007年親自到皇后碼頭,與絕食抗議的保育人士舌戰,企硬遷拆碼頭。曾參與保衞碼頭行動的立法會議員朱凱廸稱,林鄭處理皇后碼頭爭議時「寸步不讓,殺到盡」;形容「如果政府有事要做,政府官僚系統唔會阻到佢」。 
記者:譚靜雯 林俊謙

林鄭月娥2007年任發展局長時,親自到皇后碼頭與反對遷拆的保育人士舌戰。

林鄭2007年起擔任首位發展局局長,甫上任就要處理皇后碼頭的保育爭議。當年政府因中環填海計劃,強拆一級歷史建築皇后碼頭,引起保育人士不滿,發起絕食抗議。她親臨皇后碼頭與示威者會面及出席論壇,但堅持遷拆碼頭,「如果今次公開論壇,要政府或者我本人承諾不遷不拆皇后碼頭先可以進行,對唔住,我做唔到」。
皇后碼頭終難逃清拆命運,碼頭重置工作更拖拉10年。政府去年中曾拋出三個重置方案並諮詢公眾,但方案卻無原址重置選項。據了解,清拆皇后碼頭時保留的組件如牌匾及導航燈等,目前仍存放在政府大嶼山的倉庫「封塵」。

降舊樓強拍門檻惹爭議

林鄭任內曾推出活化歷史建築伙伴計劃、保育中環、活化荷李活道前已婚警察宿舍等,但保育中環活化項目走樣;屬首批活化歷史建築的馬灣芳園書室因經營困難,營運者最終要將營運權交還政府。不過,林鄭任局長期間曾出手拯救將被清拆景賢里,獲不少掌聲。
林鄭月娥另一項具爭議的政策是2010年降低舊樓強拍門檻,將強拍所需業權比例由九成降至八成,林鄭強調有助加快舊區重建。當時條例在立法會討論時,惹起小業主反對,斥強拍條例是強搶民產,明益發展商。新條例實施之後,不少舊樓小業主議價能力被削弱,令地產商低價「搶走」物業,舊區重建進度卻未有大躍進。
她任內推出的活化工廈政策也為人詬病,令工廈租金狂升,藝術工作者被加租逼遷。以九龍區工廈為例,去年12月每平方米月租約183元,較2010年推出活化工廈政策前急增63%。政策更衍生迷你倉、工廈劏房等問題,至今工廈違規改建情況繼續「冇王管」,部份工廈改做劏房,屋宇署都未有加強執法。

朱凱廸:對保育無期望

朱凱廸接受《蘋果》訪問時稱,林鄭剛上任就處理多個保育問題,如皇后碼頭、利東街及灣仔藍屋等,其中她對政府衝擊較大的如皇后碼頭及利東街項目,「佢(林鄭)就寸步不讓,殺到盡」;又形容「林鄭畀好多人嘅印象係如果政府有事要做,政府官僚系統唔會阻到佢」。
朱指林鄭出任發展局長時,不怕親自落場與保育人士對話,然而林鄭官至政務司司長後,感到她進入梁振英系統後出現重大變化,未能再如以往掌握市民想法。林鄭當選,他坦言對保育發展「冇乜期望」,不認為她會着手處理官商鄉黑、城規會和鄉議局民主化等複雜問題,「相信佢只會維持梁振英嗰個態度,就係轉移視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