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要發洩,不能洩氣 - 林夕

氣要發洩,不能洩氣 - 林夕

結果已經塵埃落定,在沙塵依然滾滾時,曾有人發起一起看賽果揭曉,然後拉大隊吃飯。
這種聚會甚有花生味,為什麼要一起看?有什麼好見證的?選特首數票,就那兩千票不到,快過滾水煮蛙,然後不外乎面面相覷。
可能物以類聚,大家都不希望林鄭當選,所以,就像看巴塞在最後幾分鐘逆轉勝,像等待奇蹟出現,才有看頭。也因此,到了上星期中,自女媧補了青天之後,眾人心頭一片霧霾,都提不起勁,就此不了了之。
其中一個在群組說:「還會有胃口嗎?大家又何必牛衣對泣。」牛衣對泣言重了,還好希望越來越渺茫,期望被管理得好好的,試問,一個失聰的人,會因為在新年聽不見新年快樂這份有聲的祝福而失落嗎?
我反而覺得,夢醒來不是另外一個夢,那種預期中的失落,更需要吃一頓好的。好好做好自己,需要吃得好,睡得好,搞不好,至少可以一起柒柒柒一番,一個人講粗口,似朗誦唸詩多點──要發洩的氣早點吐出來,才不會洩氣。我們需要發洩,卻不可以洩氣。
倘若真遂了薯粉以至許多香港人的願,真興高采烈吃吃吃,其實非常諷刺。那個中央核心的劇本即使是真的,一箭幾鵰,藉由一場假到核爆的選舉,收復弄假成真的民心,為了在一家便宜兩家着的縫隙之間,沾來的那點小便宜,就普天同慶,未免可愛得可憐。
如今回想,最後一粒塵幾時確認掉到地底的呢?大概就在薯片在週五愛丁堡廣場巡遊那個場面,雖然與葉劉所謂舉行地點政治不正確,有英殖味道無關,不過,群眾聚集場面,向來是專制政權大忌,坐實了挾民意令皇帝的罪名。我相信那時薯片團隊也已經心裏有數,搞這一齣,是真心想凝聚人心,給香港留一個歷史性畫面:一個當了九年多的建制中人,只要是個有血有肉的人,雖然不完美,也有許多人支持,不拘泥於建制泛民,撕裂並非不可彌補。
是啊,只要敢講一些本來不需要什麼勇氣的人話,例如香港人支持香港球隊,就有了寄望。當這些人話越說越像一個人,說到集會現場也是雨傘高舉之地,連佔中兩個字都豁出去,吐出來,幾乎肯定,他心知肚明,大局底定。諷刺啊,愈敢講的,愈無望,講人話的,都不是當特首的人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