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雖然政綱與理念較其他候選人與民主派更相近,但胡國興從來不是絕大部份民主派選委的選擇,但為免民主派全數提名曾俊華,令曾背上民主派代言人的包袱入閘,部份民主派策略性地同時提名胡國興,以顯示民主派意在促進競爭而非造王。結果胡所獲的提名更多於曾俊華,但180個提名中,無一是建制派,與林鄭同樣僅在一陣營支持下入閘。
胡國興競選期間除了約見民主派,亦與建制政團面談拉票,非獨沽一味只取一陣營的支持。據了解,數名與他相識多年的建制派選委,最初確實支持他參選,其中有人甚至願送上提名,惟選戰提名中段,西環強力為林鄭箍票,連挺葉劉淑儀的選委亦被要求為大局歸隊,更何況主打法治、甚至政綱中倡議為《基本法》第22條,即中央不應干預特區內部事務立法的胡國興?故此胡國興最終連僅有的一個建制提名亦流失。
史立德最終未有提名胡
綜合各方消息,有意提名胡國興的選委是廠商會副會長、工業二選委史立德,而史立德最終未見提名任何候選人入閘。
在胡國興的180個民主派提名中,主要是專業界別提名,雖然他是法律界,但未有全數取得30個法律界選委提名,不過其20個提名仍然較曾俊華所獲的6個為多。另一特別之處是屬民主黨的選委幾乎全數提名曾,但公民黨的選委則有部份提名了胡國興 ,例如立法會議員楊岳橋、譚文豪及郭榮鏗等。
■記者許偉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