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強積金實施16年來年率化回報僅2.8%,加上人均累積供款未算太多,往往被打工仔忽視。葉士奇作為滙豐強積金「一哥」,管理強積金自然較普遍打工仔積極,除有額外自願供款外,投資風格仍保持進取,坦言毋須過於在意短期波幅。
強積金經常被批評回報跑輸通脹,葉士奇聞言即輕嘆,「當然每個月賺蝕可參考,但市場平均數可能同你冇關係,因為首先你要知自己揀咗乜先。」據積金局最新統計,本港有多達61萬個懶人戶口從未作出投資指示,涉款82億元。
「每年睇一次投資組合」
葉士奇直言,所謂強積金管理秘訣都是老生常談,「有成30年供款期,最起碼都要一年睇一次自己投資組合,但又唔好轉得太密,尤其恐慌時做嘅決定都唔太好,我自己就唔會個個月比較。」
他以自己為例,稱一直有作自願供款,「強積金只係退休儲備其中一條支柱,單靠強制性部份係咪夠呢?其實係唔會囉。」他鼓勵年輕人於能力範圍內越早作出自願供款越好,「一來風險承受能力高,有幾十年供款期,短期波幅唔使太在意。就算未必有好多額外錢,有一千幾百都開始儲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