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造價350萬元、54米長的中環釣魚區日前正式啟用,釣魚區的「優化閒釣輔助設施」包括26個插魚竿裝置,《蘋果》於兩小時內只見6人在釣魚區垂釣,未見有人用插魚竿裝置,部份釣魚友更在附近非釣魚區垂釣。釣魚友皆指釣魚區作用不大、插魚竿裝置設計「離地」,「就算有冇釣魚區都會照樣釣魚」。
記者:梁佩珊
特首梁振英去年於《施政報告》提出釣魚區試驗計劃,並打算在中環、青衣及大埔設釣魚區。中環釣魚區位於中西區海濱長廊(中環段),即立法會大樓對出一段54米長的長廊,除了造價耗資350萬元,另外每年再花90萬元營運。
中環釣魚區設有26個插魚竿裝置、約可坐10多人的椅子、遮蔭棚、飲水機、洗手盆、釣魚教育展板、魚形垃圾桶及裝飾,惟釣魚友表示,釣魚區設施只是裝飾,「你就算唔整呢啲嘢,我哋都係咁樣玩」。
雖然有人在釣魚區垂釣,惟釣魚人士均未有使用釣魚區主要設施──插魚竿裝置,皆指「裝置設計位置太高,多數人都唔會用」。現場釣魚人士指,魚竿種類及釣魚方式繁多,使用前打及手竿浮波方式的釣魚友,無法使用現時釣魚區的插魚竿裝置,多數以投釣方式釣魚的人才有機會使用該裝置。
位置太高「唔穩陣」
不過,即使用投釣方式的釣魚友指出,由於裝置設計離地,使用長竿及老手的釣魚人士認為裝置設計太高,使用短竿及新手的釣魚人士認為裝置設計「唔穩陣」。
使用短竿的李生釣魚約1年,特意到訪試用釣魚區新設施,但「未感覺到太有用,你見到都冇乜人用」,認為造價高昂,「唔值呢個價」。他指插魚竿裝置「唔穩陣,我用短竿都仲可以用(此裝置),但用長竿嗰啲應該唔會用」,不過,使用短竿的他亦表示不會使用裝置。
使用長竿的關生釣魚已有廿多年,他表示不會使用插魚竿裝置,「因為個位唔啱,太高,(插魚竿後)要成日仰頭釣魚,咁係唔得,要整番低啲,唔夠斜,冇乜用家,多數啲人都唔會用」,他認為設計此裝置的人並非「釣開魚嘅人」。
部份釣魚人士沒有在釣魚區釣魚,反而在附近位置釣魚,他們指釣魚人士會隨着魚的游動方向而轉移位置,不可能困死在釣魚區。鄺生釣魚已有10年,在距離釣魚區約1分鐘路程的海濱長廊釣魚,「(釣魚區)釣完,嗰度冇魚咪走嚟呢度釣囉,冇釣魚區我哋都釣緊魚,不過分開有個標誌,呢度有釣魚區咁解」。
釣魚區試驗計劃倡議「只釣不食」,現場所見,水質污濁,但釣魚人士表示中環海濱靠近碼頭,主要是釣泥鯭,而且釣魚純粹「過手癮」,一般會放生魚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