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垃圾徵費及回收 - 高慧然

關於垃圾徵費及回收 - 高慧然

加拿大的垃圾處理沒日本那麼複雜,日本複雜到一個膠樽,樽身、樽蓋、包裝紙都有不同處理方法,而且每星期收的垃圾種類也不同。記性差一點點的人,應該連垃圾都不知怎麼丟。
加拿大既有垃圾徵費,也有垃圾回收。
以卡加利為例,家家戶戶有兩個垃圾桶,一個藍色,一個黑色。藍色的放紙,黑色的放普通垃圾。多數是廚餘。巿政局一星期一次收垃圾。每個月,每家每戶都要繳納垃圾徵費。此外,那兩個桶若壞了,也需付費向巿政局購買。
外出購物,幾乎所有膠樽、玻璃樽、紙盒(如飲品紙盒、牛奶紙盒)都須預先支付按金。用完後,把這些瓶瓶罐罐儲起來,再拿到回收站,就可以取回按金。
方法簡單,但已經把四大垃圾:廚餘、紙、膠樽、玻璃樽都分門別類處理了。至於大型垃圾如傢俬、電器,就要丟置到指定地方。
不過有些方法在其他國家地區行得通,不代表在香港也行得通。首先,香港居住環境狹窄,不但私人地方狹窄,後樓梯等公眾地方也同樣狹窄,一個小型垃圾桶已經很礙地方,再放多一個,會阻塞走火通道。私人在室內更不可能找到地方收納瓶瓶罐罐,沒有車的話,要搬這些東西去回收站也很困難。
更大的問題是做回收需要較大空間,高租金之下,回收業只能依靠中國,這又牽涉到龐大運輸開支。客觀條件如此,在香港搞環保,談何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