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原住民傳統有幾犀利?織女越洋示範絕技

台原住民傳統有幾犀利?
織女越洋示範絕技

「喝!喝!」搭配着特殊的樂器,一邊發出呼喊聲,兩位來自烏來的泰雅族耆老,正展示着「口簧琴」這種特殊的文化瑰寶——透過特殊的音頻、動作、聲調,雙方可以在不說話的情況下,傳達訊息。這樣的演出不但音調悠揚,更讓一旁的觀眾嘖嘖稱奇。

駐洛杉磯記者:陳志豪

目前美國洛杉磯僑教中心正在舉辦的「台灣原住民織藝北美交流展」,主辦單位難得的把台灣的原住民文化原汁原味搬到北美州。現場除了可以看到包括原住民百年嫁衣、貝珠衣、編織、以及頭飾等107件織藝品之外,還特地請到泰雅族部落的「織女」老師們,到現場示範織布工藝。

「很多外國朋友都對原住民紡織品的質感驚為天人,他們沒想到泰雅族的織品可以精緻到這個程度」。南加州台大校友會第一副會長周述蓉表示,這次他們籌辦這個展覽,不但讓很多人近距離觀賞這些藝術品,也能了解背後的原民文化。「像是菱格紋,代表的就是祖靈的眼睛。祖靈透過這些眼,不但可以一邊守護着子孫的安全,也看著他們是否符合資格當個泰雅族人」。周述蓉說,很多人都誤以為這些花紋僅是美觀目的,卻不知道原來含義重大。

而前來參展的政治大學民族學系系主任王雅萍也認為,「泰雅族的織藝十分精湛漂亮,我們希望能讓更多的美國華人了解原住民的織布文化」。身兼烏來樂酷執行長的她,一直希望能夠將台灣原民精神傳達給世界知道。她強調,泰雅族的織藝發展得不但十分完整,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外,傳統上更是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有如男人必須打獵一般,女人若不會織布,是無法走過彩虹橋與祖靈會合的,所以十分神聖」。因為這個原因,部落裏很多婦女也都努力的把這項技藝傳承下去。

「現在文化財產的意識抬頭了,我的孩子從小就已經在學習傳統編織,至少有基本的觀念。不像我當年一直到38歲才開始接觸,摸索了很久」。在烏來編織協會擔任織女的泰雅族婦女周小雲說,從前的原住民忙於生計,根本沒有時間去好好的保留這些傳統,也從來不知道其價值。「像我奶奶可是部落裏最會織布的人,但我從小只知道她編的漂亮,卻也沒想過要學習」。第一次透過「文化大使」身份來到美國的她表示,「美國甚麼都大!跟我想像中的一樣。而大多數來觀賞的人也都很喜歡我們的織品,讓我覺得很開心」。

周述蓉表示,這次的展覽大受好評。「我認為原住民紡織非常能代表台灣的特質,我們希望在未來的10年內,每年都可以推出一些不同的原民主題展覽」。本次的展覽將從即日起到26號為止,喜歡的人千萬不要錯過難得的機會。

地點:洛杉磯華僑文教服務中心。9443 Telstar Ave, El Monte, CA 91731
活動:3/24 下午2時將舉行織藝講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