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戶外燈光約章》實施近一年,本港大部份地標守約在凌晨前關掉戶外燈光,惟仍有大商場室內燈光深夜長開,名店如Dior的櫥窗繼續「發光發亮」。有中資銀行的簡體字燈牌深夜照向維港兩岸,映出一片慘白。環團籲企業來港後遵守企業責任,深夜熄燈減少污染,勿再財大氣粗透過強光耀武揚威。
記者:廖梓霖
今日是一年一度的「地球一小時」活動,環保署推出、由商戶自發參加的《戶外燈光約章》亦已實施近一年。《蘋果》上周二晚夥同綠惜地球實地考察全港各區光污染情況,簽署了約章的商戶整體於晚上11時或12時關上戶外燈光。惟金鐘太古廣場的室內燈光只關上小部份,約有七成照明於凌晨1時仍開啟,廣場內國際知名店舖關門但仍亮着招牌的情况普遍,如Dior櫥窗仍然光猛,照明與營業時無異。
維港兩岸的地標建築有90%於午夜12時熄燈,與2009年比較大為改善,然而中資企業興業銀行,深夜仍然長開裝置在中環商廈頂樓的燈牌,維港天空一隅彷彿仍是白天。
有多年燈光工程經驗的環形燈光工程有限公司負責人譚浩瀚指,本港市面的LED宣傳燈牌主要從內地引入,因政府無規管,一般商戶以為燈牌「越光越好」,形成光污染。他警告燈牌光線強度或傷害眼睛,「小朋友唔知長期望,好易損害視力」。他促請政府參考外國標準,為燈光強度和照射方向定下標準,保障市民健康。
環團:勿開大燈光耀武揚威
綠惜地球環境倡議總監朱漢強指,雖然目前本港光污染情況沒以往猖獗,但在本港開業的知名品牌,顯然不符合國際減排期望。他曾到訪新加坡、台灣等地名店,一般在晚上9時已熄去主要電燈,更不會通宵開燈,惟本港店舖沒跟隨。朱又呼籲中資機構到港後學習企業責任和環保意識,「唔好深夜開大燈光耀武揚威」。他相信政府目前不會考慮為光污染立法,但希望當局投入資源與燈光製造者協調,例如定下燈光亮度、閃度要求等,以免指引成為「無牙老虎」。
環保署回覆指,不屬裝飾、宣傳或廣告用途的室內燈光超出處理戶外燈光問題的範圍,因該等燈光因應運作需要而裝置,若要求關掉這些燈光會影響辦公室或商場等地方的日常運作,政府會在約章推出約2至3年後評估其成效。太古廣場則指,每天於所有商舖關門後,只會開啟必要的燈光設備,作清潔、維修及保安巡查之用,亦鼓勵租戶節省用電。Dior在截稿前未有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