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張德江警告香港不進則退、深圳大有可能在兩年內超越香港後,李嘉誠也批評香港近幾年停滯不前、GDP只佔國家約2%。香港不進則退,作為一個泛泛而談的原則,那是對的。但如果按他們和梁振英、張曉明、林鄭月娥的想法,把香港發展的希望拴在中港融合上,把GDP作為衡量香港發展的指標,那就錯了!如果把香港近年經濟不進而退歸咎於曾俊華、寄望於林鄭月娥帶領香港實現大躍進,那就大錯特錯。
林鄭權貴合謀質疑曾俊華能力
去年11月,時任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在一個論壇發表演講時,聲稱不甘心香港過去十年平均經濟增長只得3%至3.4%,落後於新加坡同期增長6%。當時林鄭和曾俊華都未宣佈參選,她更自稱這不是競選綱領而是臨別贈言。現時回頭去看,身為政務司司長的林鄭,不為香港沒有真普選而不甘心,反而公開質疑香港GDP增速,這可說是她與權貴集團合謀質疑曾俊華管治能力的一步棋。
如今,特首選戰進入最後衝刺。不難想像,林鄭月娥及其背後權貴集團近兩日勢必要求更多工商界明星粉墨登場,甚至發出支持林鄭的聯合聲明,拿香港近年經濟發展停滯說事,歸咎於曾俊華,以證「好打得」的林鄭能夠帶領香港擺脫不進則退的局面,以俘虜看重經濟發展、經濟利益的市民和選委。
且不說把香港近年經濟發展問題歸咎於曾俊華是否合情合理,不說中國官方新華社盛讚曾俊華「對香港乃至全球經濟的運行富有卓見」,也不說連中國都已經摒棄單以GDP論政績,只要看看林鄭月娥與梁振英、張曉明談及香港不進則退,只知吊死在中港融合一棵樹上,就不難明白,如果香港在毀滅原有價值觀、制度優勢的道路上繼續求進,香港將走向崩潰,而不是走向繁榮。
先來看看林鄭的創新和科技政策。她辭職前與深圳簽署了落馬洲創新及科技園協議,競選政綱也表示要「盡快完成香港科技園的擴建工作,增加硬體供應」。在這些中港融合的硬件之外,曾鬧過廁紙笑話、不識facebook、視網上言論為白色恐怖的林鄭,或者更想學北京天壇公園研發公廁的人面識別系統,以阻止有人把免費廁紙捲回家,更想學深圳在馬路紅綠燈位設閘口稱之為交通神器,更想學中國當局開發防火長城監控屏蔽網絡。創新科技這樣用,是可以增加GDP的,但置人格、人權於何地?
靠CY2.0推高GDP是沉淪不幸
再來看看林鄭推動中港融合的傑作──西九故宮博物館。這是她和梁振英為香港回歸20周年準備的「最好的、最大的禮物」,說白了,就是給習近平來港剪綵準備的禮物,就是為中共權貴打開了分享香港文化利益、馬會慈善基金的禮物盒。香港再循此路求進,只知把愛國教育和文化統戰凌駕於公眾利益之上,還要不要法定機構的獨立性和公眾諮詢程序?
那些還要走張曉明、梁振英、林鄭月娥所指引的中港融合之路的政商人物,不妨再看中國紅色資本來港高價搶地、頻頻刷新地王紀錄的影響,不妨再看看中資滲透、控制香港媒體的影響,不妨再看看深圳兩任市長于幼軍、許宗衡涉貪落馬及香港兩任特首曾蔭權、梁振英捲入貪腐醜聞的影響。
沿着這條路走下去,只會離民主、法治、人權越來越遠,香港真的是不進則退嗎?不,香港應該迷途知返了!從梁振英1.0到梁振英2.0,靠CY2.0推高GDP,讓CY2.0把香港撕裂1.0推高至撕裂2.0,這是進化、是機遇、是香港的幸運嗎?不,這是香港的沉淪、痛苦、不幸,香港應該作出明智的選擇了!
周一至周六刊出
李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