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心見誠:病人心理 - 李德誠

開心見誠:病人心理 - 李德誠

早前世界衞生組織公佈了最新的開心指數調查結果,香港人的開心指數微升,經濟學家的研究發現,原來我們的開心感覺,很多時候跟我們身邊的人有關,如果我們較身邊的人生活得好的話,就會較開心,相反,如果我們身邊的人擁有的東西較自己多,就會令我們不快,這個讓我想起陳伯的故事。
陳伯患有失眠、情緒病和高血壓,失眠和情緒病大致穩定,只要生活沒有甚麼壓力,基本上他可以每天到公園晨運見朋友,食得瞓得,很少有甚麼不舒服,但不知為何,過去一年他的血壓變得非常不穩定,雖然已經加了血壓藥,但跟一年之前比較,血壓還是高了一大截,醫生想來想去都找不到原因,直到一次覆診,他的家人提了一句,會否跟他早上飲茶的習慣有關。
原來過去一年,陳伯喜歡跟晨運的老友去飲茶,飲茶的時候喜歡吃牛肉球、棉花雞、鳳爪、乾炒牛河,其實,他都知道這些都是應該少吃的食物,避免吸取過多鹽份,會影響血壓,不過雖然醫生勸過多次,家人也多次提醒,陳伯仍然如常堅持吃點心,家人都明白要是不去飲茶的話,就少了跟朋友傾談聚會的機會,所以都不敢阻止,擔心影響他的情緒。
最近一次覆診時,陳伯終於說出他的心事,原來一眾茶客之中,陳伯的血壓已經是最好,其他茶客服藥比他更多,血壓控制比他更差,所以儘管過去一年陳伯吃的藥越來越多,血壓越來越高,他都覺得不是問題,俗語有云「人比人,比死人」,正是這個道理。
陳伯不應該跟血壓控制差的茶客比較,要比較的話應該是比較自己一年前的健康水平,不過人的心理就是如此,我們很多時候會受到身邊親戚朋友的影響,而忘記了理性分析客觀情況,正如陳伯覺得自己較身邊的茶客健康好,沾沾自喜,沒有考慮到原來自己的健康情況因為沒有節制飲食而每況愈下,所以明白病人的心理非常重要。
幸好陳伯願意將自己的心事說出來,家人和醫生才明白他為何那麼「放肆」,要改變他比較的對象,才有機會改變他的飲食習慣,將他血壓的升勢扭轉過來。
延伸閱讀: http://www.facebook.com/pages/Cheerful-Life/428960323870312

李德誠
精神科專科醫生

想輕輕鬆鬆健康啲,記住留意健康蘋台
http://health.appledaily.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