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加賀號重現看東北亞軍備競賽(資深傳媒人 盧峯) - 盧峯

從加賀號重現看東北亞軍備競賽
(資深傳媒人 盧峯) - 盧峯

大名鼎鼎的加賀號航空母艦復活?
對二戰海戰歷史有興趣的人一定會記得日本著名戰艦,最悲情的是沒發揮過真正戰鬥作用就沉沒的大和號主力艦,還有在中途島海戰中被美軍炸沉的航空母艦赤城、蒼龍、飛龍及加賀。今次下水服役的加賀號當然不是當年的復刻版,而且只是準航空母艦,沒有艦載戰機,只有攻擊直升機,排水量約二萬噸,與當年的加賀號相若。跟美國的巨無霸核動力航母如斯蒂文森號、尼米茲號相比,加賀號小得多;而與中國唯一航母遼寧號相距也甚大,還好性能、設備有過之而無不及。
重要的是,新的加賀號已有一艘姊妹艦出雲號在前年服役。換言之,加賀號是日本海上自衞隊第二艘準航母級大型戰艦,令日本的海上戰鬥力、噸位、機動性大為提升,至少不會遜色於中國。對中國政府而言,加賀號下水雖不像南韓部署薩德反導彈系統那樣刺眼、惹火,但也肯定不會輕視。何況日本政府宣佈出雲號將會到南海水域巡航及參與演習,如何應對,會不會引起衝突是非常值得關注。
加賀號重現海上更大的啟示是東北亞地區正默默出現軍備競賽,而且極可能在未來兩、三年加快,令這個地區成為全球新的火藥桶。
只要留意一下東北亞近期的新聞,不難發現幾乎所有風波都跟軍備、軍事競賽有關。朝鮮半島熱火翻天已不是今天的事,單在近半年北韓金正恩政權已進行過多次導彈試射,還有核試。這些試射行動雖然有的成功有的失敗,但金正恩政權志切以擴展軍力、加快核威懾力量建設作為國家大政方針及自保的策略已令區內國家包括南韓、日本憂心忡忡。南韓前總統朴槿惠之所以從對北京千依百順變成下決心部署薩德反導彈系統,並且不斷加快進展正正是為了應對心意難測的金正恩政權。日本對北韓一再試射導彈同樣寢食難安,因為發射成功固然意味北韓有力直接攻擊日本列島大城市,即使失敗那些導彈仍有可能誤墮日本領土領海造成重大傷害。此所以日本除了原本已部署的愛國者導彈系統外也在積極考慮部署薩德系統,增購神盾驅逐艦及增加海上自衞隊火力也有防範北韓威脅的意思。

中國軍事威脅不可小覷

北韓固然是大威脅,中國不斷擴軍及加快提升裝備與艦艇對區內國家及地區的威脅更不可小覷。以軍事開支計,中國只少於美國,但在亞太區已大幅領先其他國家。中國在軍事科技特別是導彈技術上也有相當優勢,其中新的東風16型導彈就令台灣如芒刺在背。台灣軍方前幾天公開表明中國大陸已部署這款新型導彈對準台灣,對台灣構成重大威脅,軍方正籌劃如何有效應對。
此外,中國在南海填海建造多個形同軍事基地的「人工島」也不可小覷。據美軍消息表示,「人工島」可能已裝置了導彈系統;對倚賴南海作為運輸生命線的台、日、韓來說,中國軍力越強大,台、日、韓越處於戰略下風,隨時要在政治、外交及經濟上讓步。為免被人欺上門來,這幾個國家肯定在軍備現代化上不會放軟手腳。事實上台灣正盡力向美國新上台的特朗普政府爭取購入更現代化的軍備。特朗普據說將在會見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後宣佈批准新的軍售協議。
究竟美國最終向台灣出售甚麼軍備現時仍未清楚,但這個變相加強軍力的惡性循環根本看不到出路,未來幾年只會越纏越緊。

盧峯
資深傳媒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