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觸嘆港變質 只顧炒樓

感觸嘆港變質 只顧炒樓

【本報訊】長和主席李嘉誠大半生經歷,描繪出本地政商界過去數十年歷史。他飛黃騰達之時,正好代表香港經濟起飛,但隨之而來是大財團壟斷民生大小事情,地產霸權言猶在耳。不過,昨日在業績會上,李嘉誠談及香港現時局面時,突然感觸起來,更加是眼紅紅、聲音變調,令人誤會他哭了出來,但他即時澄清只是受到感冒影響,「因乜事要喊」。

贊成起更多居屋公屋

「我愛香港,我唔想睇到香港呢(低頭靜默一段時間),我哋本來引以為榮嘅香港(聲音有點沙啞)……」他指香港GDP佔中國的GDP比例已跌至2%多,問港人為何不能做得更好,例如中央已允許港人一人一票選特首,但被一些人摧毀,「我見好少人責備呢啲禍首」,但他未有言明禍首是誰。
李嘉誠慨嘆香港現時已變質,「只係炒樓、整高啲(樓宇),或者賺多啲」,與過去在困局中努力向上大為不同,「其他嘅建設呢?其他嘅理想呢?」老人家喜歡話當年,李嘉誠提到自1940年來港謀生後,慢慢一步一步由職員變成經理,再自資做生意。在戰後不少港人迎難而上,令香港成為奇蹟之都。
然而,最令他痛心是香港停滯不前,更成為中央的麻煩,故希望新特首可帶領香港急起直追,做出一些讓國家及香港引以為榮成績。雖自己是1,100多個選委其中一人,力量有限,但如有這樣理想的特首人選,他投票時「問心無愧」。其中一項本地主要問題是房屋供應,李嘉誠贊成興建更多居屋及公屋,為年輕人解決居住問題。
李嘉誠雖直言香港變質,但過往集團營商手法爭議甚大,如長實旗下樓盤大埔嵐山,雖於宣傳時以家庭客為主打,而大單位隔鄰的「納米戶」只是讓子女有私人空間,惟這種做法亦牽起本地新盤「劏房戶」之風。另外,長實旗下的百佳超級市場的經營手法過去多年亦被外界揶揄為「賺到盡」。
■記者岑梽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