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次被告楊逸朗外號「佔中輔警」,源於佔領運動初期,他在留守的金鐘特首辦外帶領撤離,並與警方握手,引來卧底疑雲。楊罪成還柙期間,寫信鼓勵身陷囹圄的人要「儆醒、保持清醒」,免被同化,「我們必須展露出莫大堅忍的耐心和毅力,以渡過這時候的黑暗時期」。
楊逸朗上周五寄親筆信予立法會議員鄭松泰,以〈清醒〉為題勉勵在囚者「絕對不能習慣」,將自己定型為終身階下囚。他形容羈押生活是在危難中支撐、逆境中求存,是「卧薪嘗膽、韜光養晦」,需要的堅強意志,可在集中營猶太人身上找到。
楊警告「我們也很有可能被潛移默化,甚至影響將來的觀點」,建議在囚者閱讀引發思考、堅固意志的書籍,並嘗試寫作,更提醒應「低調,不要輕信任何人」,保障自身私隱及財物。
佔中時與警司握手惹爭議
2014年10月5日,當時是樹仁大學歷史系學生、已留守多日的楊,帶頭拆去特首辦外的鐵馬,用大聲公呼籲群眾撤離。他「交還」控制權予警方時,稱要釋出善意,與高級警司葉智強握手,惹廣泛熱議。網民起底揭露他是輔警,有人因而猜測他是警方卧底;但另一邊廂,楊亦遭同袍踢出手機通訊群組。他最終辭職,傘運一周年受訪慨嘆當時「兩面不是人」。楊曾任樹仁大學學生會會長,去年畢業,後於中文大學任職辦公室助理。
■記者伍嘉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