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的串嘴藝術(下) - 馮睎乾

莊子的串嘴藝術(下) - 馮睎乾

前文談到「莊子與惠子游於濠梁之上」,梁上人與水中魚,同樣優哉游哉,沉浸於同一境界,故莊子一見魚兒,即有感而發:「鯈魚出游從容,是魚之樂也。」何以點明鯈魚?因為這種魚性喜群游,時浮水面,形狹而有條紋,看上去特別活潑從容。
濠上之游,物我交融,本是賞心樂事,卻被惠施呢條粉腸破壞了。他居然大煞風景問莊子:「你唔係魚,點知佢開心呢?」畀我實答:「你呢啲問題咪多嚿魚囉!」但莊子沒有我那麼直白,或他不想傷惠施的玻璃心,於是hea應:「你唔係我,又點知我唔知呢?」莊子並非要跟對方辯論,他只想隨口虛應,終止話題。為什麼莊子不想談下去?因為他早摸透老友的思路和脾性了。
據《天下篇》,惠施是懂很多東西的狐狸型學者,愛玄談,喜分析異同,世界觀跟莊周有點似(否則也做不成朋友),就是認為「天地一體」。惠施既主張「天地一體」,何必問什麼「子非魚」呢?莊子心中有數,惠施志不在求知,只是好分析、愛爭辯的老毛病又發作,為了終結這樣低質的對談,於是故意用廢話回應。
「濠梁對話」見《秋水篇》,《秋水篇》以河伯、海神問答始,以莊、惠對話終,河伯和惠子皆做下把位,代表見識少的夏蟲井蛙,有主角光環的海神和莊子,自然扮演有道真人。莊子的答法表面上很無力,固然因為他不屑回應,但仔細一想,他刻意回到「濠上」兩字,於此戛然而止,其實饒有深意,因為那是強調一個貫穿《莊子》全書的主題:所謂得道,就是惠子未吹水時,大家在「濠上」容與閒遊、物我兩忘的至樂之境。唐人陸希聲詩云:「惠施徒自學多方,謾說觀魚理未長。不得莊生濠上旨,江湖何以見相忘?」通篇旨趣,實為「相忘江湖,萬物至樂」;二子對談,乃指月的手勢,不是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