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首選舉白熱化,選委會中三個板塊的政治力量,與三國時的魏蜀吳很相近。在選委會中,民主派實力上是最弱,是蜀漢,但因擁正當性,反而可以主動出擊,不過單以其本身的力量,是沒辦法取勝的。中共掌控選委會中最大的板塊,就像是三國中實力最強的曹魏,最有力量統一三國。香港商界是第三股勢力,好像東吳,擁有豐富的資源及人才,實力雖不及曹魏,但也不是那麼容易被吃掉,除非他們自願舉手投降,或認為投降會對自己更有利。
今次特首選舉,中共用盡洪荒之力要捧林鄭月娥繼梁振英做特首,力度之大前所未有,但高壓會惹來更大反彈。民主派當然不接受換人不換路線,林鄭月娥只會延續梁振英的強硬路線,未來只會是繼續抗爭,故願意支持不是中共傀儡的曾俊華,雖他也是建制派中人。民主派在選委會雖能破紀錄奪得三百多席,但單靠他們不足以左右大局,惟有聯同香港商界,才有望突破中共的全面控制。
因此,誰來當下任特首,關鍵在香港商界。降與不降,商界的決定將影響香港未來的發展。香港商界若聯合民主派,加上本身的實力,是可以突破中共的全面掌控,開創全新的局面。問題是香港商界的盤算是甚麼,及他們有沒有膽量這樣做。
過去多年,香港商界都臣服於中共。在回歸初期,要維護他們在香港的商業利益,其實並不太依靠中共的支持,因香港的管治是有規有矩,他們也懂得怎樣玩香港那套遊戲規則。反是他們覬覦在中國大陸開拓商業王國的契機,故很願意與中共保持友好關係。過去多年,不少香港商界也利用中國的經濟起飛,賺得盤滿缽滿,但也有一些碰到損手爛腳。香港商界中最有實力的已走向世界,故中國的生意對他們的商業王國也不是那麼重要。
紅色資本蠶食港商份額
多年以來,香港商界的假想敵是民主派,因不少民主派人士思想較左傾,看重資源重新分配,希望加大政府的社會福利支出,好讓更多人分享經濟發展成果。但那就難免要加稅,因此這麼多年,免費午餐都是香港商界的夢魘。他們也因而反對民主改革,因擔心一旦民主派人士透過真普選當選執政,香港商界的利益就會受損害。
但回歸二十年及中國與香港的經濟發展至今,香港商界的真正敵人是誰呢?一方面香港的發展停滯不前,而紅色資本實力越來越雄厚,亦越來越懂得玩香港那套商業遊戲,香港商界現在最大的威脅其實是來自北方的紅色資本。這幾年紅色資本滲透到香港各行各業,由地產到傳媒,都見到他們的影響力越來越大。若特區政府繼續由完全聽命於北京的人來執掌,或許商界的利益會繼續受保障,但那塊餅香港商界能分到的,就只會越來越少,因紅色資本在過去幾年不斷蠶食各個市場的份額。
我們可以想像,在未來幾年,香港商界最大的威脅並不會是民主派,而是紅色資本的繼續入侵。這就好像魏蜀吳的關係,曹魏要鏟除蜀漢,也要力壓東吳,若東吳選擇馴服於強權之下,唇亡齒寒,如民主派被清除了,香港商界就只能獨力抗曹魏。正如赤壁之戰前夕,魯肅對孫權所說,若東吳降曹魏,東吳的臣子損失不大,要保住自己的權位不難,但孫權及他的家族就難以自保了,因以孫權家族的實力,曹魏終究是容不下他們的。若香港商界還不知道現在所處的真正境況,還是用過去那套思維,在今次特首選戰中押錯注,五年後他們就會知錯難返了。
香港商界在今次特首選戰的唯一選擇,就是聯合民主派力抗曹魏,讓赤壁之戰的奇蹟在3月26日發生。
戴耀廷
港大法律系副教授